常玉 中國, 1901-1966

出生於中國四川

 

少年時入上海美術學校, 1919 年留學日本。 1920 年應政府「勤工儉學」政策,轉赴法國留學,成為中國最早期的留學生之一。畢業後,留居於法國,在大茅屋工作室從事人體素描。 1925 年起,常玉的作品便不時在巴黎的沙龍美展及各大畫廊展出。 30 年代常玉曾經因法文版《陶潛詩選》的銅版插畫,列名於法國當代藝術家之林,又因其繪畫脫俗出眾且饒富東方韻致,吸引了巴黎大收藏家侯謝的青睞,及同代藝術家的讚揚。 1966 年他逝世於巴黎之後,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曾分別於 1978 、 1984 、 1990 、 1995 、 2001 與 2017 年,舉辦六次他的回顧展; 2004 年法國居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常玉 — 身體語言」,足見他作為海外華人藝術家在中國畫壇的重要性。

 

常玉作品揉合中國文人畫與西方現代藝術的風格,發展出獨特的表現方式。早期初抵巴黎時,常玉接觸到異國的浪漫情調,色彩以粉紅、白色與黑色為主,畫面典雅恬淡,形式簡約,並且運用書法性線條,傳達出愉悅情感。漸漸地因戰事瀕臨,家道中落,常玉的心境顯然不再輕鬆;雖然灑脫個性依舊,作品卻添染淡淡憂鬱。進入五、六○年代的常玉更鍾情漆器般的漆黑,在深色背景中勾勒出簡單的線條,構圖大膽,主題仍偏愛裸女、花卉、風景、小動物等。晚年潦倒落魄,趨於濃烈的懷鄉愁緒傾瀉畫面之上;威武的野獸在遼闊天地間顯得渺小而孤寂,栽種在瓶、盆中的花木纖弱而冷清,將常玉的心境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