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與物遊: 洪少瑛 個展

13 April - 26 May 2019 耿畫廊 台北

耿畫廊將於 2019 年 4 月 13 日推出「神思與物遊─洪少瑛個展」,展覽標題援引自《文心雕龍》中作者劉勰探討藝術創作之篇章,描述人在構思創作時受事物牽引而有情感、思維之交流和共鳴。對藝術家而言,人與天地萬物是息息相關的,「神思與物遊」呼應自身的創作狀態和精神境界,也因此,本次創作題材多圍繞在人文景觀(Landscape)——包含一切可見與不可見的自然元素和隨之發展的人類文明,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山、海、風、雲等自然元素反覆出現在洪少瑛的作品中,不僅象徵著永恆、力量和超越,也隱喻對文明與自然關係失衡之深刻反思。

 

藝術家運用圖像、符號、顏色區塊作為基本架構,以重組、重疊或並置的手法隱喻不斷變動的一切人事物;部分作品則借用漫畫語言,抽換圖像原有比例,營造出超現實的視覺組合,如畫面中憩息在手上的飛蠅被放大像欲展翅的鳥兒,我們所熟悉的山脈卻被縮小為掌中玩物,以詼諧的方式暗諷人與外界事物之不對等關係。自然元素在創作中亦被擬人化,上至色彩堆疊而成的煙雲,成群圍繞著山水和人,下至昇起於黑暗之中的海浪,如遺世而獨立的夜行者,他們或動或靜,彷彿都擁有各自的性格。藝術家也常利用幾何線條或方格座標,打破畫面原有節奏,在設定觀看空間新視角時,反映現實世界潛藏的界限或規範。

 

本次展覽所涵蓋的作品形式多元,除了繪畫更首度展出雕塑作品。其中,每件雕塑作品又分別由多個組件所構成,賦予形式簡潔的人像雕塑和自然靜物多樣化的詮釋空間。藝術家更進一步將相異形式的作品並置為一組,交織出有別於單件作品的新敘事,作品與作品排列組合為一連串謎題,留待觀者聯想、解答。展覽中亦包含累積數年的五十多件手稿,靈感有來自文化歷史記憶,也有觸發自新聞雜誌和周邊的所見所聞,猶如一個豐富的資料庫,原先碎紙片上靈光乍現的素描,在物件的層層堆疊下產生有別於繪畫作品的奇異觀感。

 

荒謬、矛盾和曖昧不明是洪少瑛在創作時秉持的核心價值,這些元素帶動張力,引發作品預料之外的精神力量,也是她認為藝術的精髓和趣味所在。透過圖像重組的藝術語言,她試圖喚起「美觀卻混亂,庸俗卻神秘」的感官體驗,並以詼諧又機智的態度,遊走於這文明變形的萬象世界。

 


 

洪少瑛

1980 年自香港中文大學美術系畢業, 1983 年赴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研讀碩士,從此定居紐約創作和生活。其創作動機多來自於文化歷史記憶和社會時事議題,經年累積的跨文化經驗蘊育出她敏銳且獨到的觀察省思能力。洪少瑛的展覽紀錄遍及紐約、台灣與中國等地, 1983 年參加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藝術雙年展」後,自 1986 年起陸續在紐約的畫廊及美術館展出,包含布朗士美術館(2000年聯展); 1994 年迄今,亦多次受邀於台灣的美術館及畫廊舉辦聯展、個展,如 2013 年於朱銘美術館的「她們-凝視與對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