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同於虛構—涂維政與「方舟博物館」: 涂維政

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 2 July 2022 
日期|2022年7月2日(六),14:00 - 15:30  Facebook活動頁
地點|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
主談人|涂維政
與談人|簡子傑・鄭玠甫
 

 
如何不同於虛構:涂維政與「方舟博物館」
 
藝術家涂維政自2000年發表「卜湳文明」,創建其繁雜龐大的虛構文明史:包含器物形制的捏造、符號系統的創建,以及歷史故事的杜撰等。搭配藝術家純熟的擬真技術,以及巨大的作品規模,將作品震攝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利用真假難辨的幻象,顛覆觀眾過往習以為常的判斷和認知,抹去那介於真實與虛擬間的界線。
此次「方舟博物館」,串聯其過往系列作「卜湳文明」、「甲米神話遺跡」與「珠洲鯨魚傳說遺址」展現其挑戰博物館機制的雄心壯志,耿畫廊也隆重邀請到藝術評論人簡子傑與考古學研究者鄭玠甫,於7/2(六)蒞臨展覽現場一同討論「方舟博物館」是如何建構,又是如何不同於虛構。
 

 
講者介紹 :
 
涂維政
1969年生於高雄台灣,現居、工作於桃園台灣。
2005年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造形所,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專任助理教授。作品曾展於2021年日本奧能登國際藝術祭2020+(能登半島,日本)、2019年荷蘭國家博物館個展(阿姆斯特丹,荷蘭)、2018年第一屆泰國雙年展暨永久典藏(喀比府,泰國)、2017年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倫敦,英國)、2013年「歷史上的重量」(新加坡美術館)、2012年光州雙年展(光州,韓國)、2012年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廣東,中國)、2008年皇后美術館(紐約,美國)、2007年拿坡里當代美術館(拿坡里,義大利)、2006年上海雙年展(上海,中國)。
創作將「自我」異變成「體制」,作品擬造考古背景真實所編造的「歷史證據」,將「科技擬古物」與不同文明、不同時代的特有形制相互拼貼,在作品中包覆交融當地傳說與當代現象,產生歷史與真實錯置的謬誤感,指涉他所理解的資訊文明狀態,並思考社會普遍存在文化主體認同的歧異與焦慮症。
 
簡子傑
藝評人,目前任教於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之前在北部兩所藝大兼課近十年,曾任第14、15屆台新獎觀察員提名人、「一開始不妥協工作室」、《典藏—今藝術》。2000年成立藝術團體「後八」。曾策劃2017年「缺牙鋼琴:劉秋兒個展」、2016-17年「我願望散步島國只深深的凝視:連建興的荒景魔幻」、「日日湯馬森」,2015年「視肉」等展。
 
鄭玠甫
曾在清華大學、牛津大學與波士頓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考古學,目前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學者。為專精山區文化資產的歷史考古學家,曾調查八通關古道沿線的警察駐在所,探討日本警察與家人在山上的生活;近年來,常與布農族朋友回到他們在深山的老家尋根,協力進行舊部落的考古學研究。
 

活動相關資訊 ↓
◎ 展覽現場 X 線上直播
◎ 活動為免費參加
◎ 本活動將全程以中文進行
◎ 入內聽眾需全程配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額溫及進行酒精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