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
藝術家袁慧莉現正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元漱_袁慧莉的身・筆・墨」
藝術家新聞 31 August - 22 December 2024 展覽期間|2024.08.31-12.22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文/高雄市立美術館) 「元漱」一方面和藝術家袁慧莉(袁漱)的筆名同音,另一方面則指向了創作者在水墨書畫的元素起始處,重新以女性的身體感與意識,漂洗出當代書畫的藝術實踐歷程。 展覽《元漱_袁慧莉的身・筆・墨》從藝術家最初探索筆墨與材料關係,並確立「塊狀山水」風格的《孤山水》開始,以其「塊狀山水」結構,進一步在《類山水》中,以多元語意重構,創作出奇特的山水樣貌,而源自《類山水》所延伸的《袁氏皴譜》,便可以體會作品中的陰性書寫如何將傳統指涉外在自然的皴法,轉化為指涉女性內在情緒的抽象符號。 藝術家將自創的類山水皴塊,以軟體編輯後製成復刻古畫或自創影像的《PS. THEY》系列,展現出時代主體的意識自覺與觀察。《勢山水》更進一步嘗試在筆墨拼貼中構成當代的影像感效果。 跨出視覺之外,藝術家以身體知覺,拓延了對於「墨」的思考與表現。從清冷凝然的墨冰伴隨頌缽音聲迴盪在宣紙上漫延成沁染的黑白錄像的作品《冰墨》,以及為回應氣候變遷將傳統「水墨」翻轉成隱喻霾害空汙的焦灰《火墨》,皆可見到袁慧莉的感知身體美學實踐。 本展以女性身體/陰性書寫,鋪陳藝術家30年間的創作演變,呈顯出女性如何以身體與情感歷程,描繪出當代筆墨的新風姿。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薛保瑕現正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參展「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藝術家新聞 5 October - 15 December 2024 展覽期間|2024.10.05-12.15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覽由策展人蕭琳蓁所策劃,此次聚焦於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典藏的女性藝術家作品,並以「飛地」比喻創作者的內在狀態,指向一個能自主屏蔽的安全意識空間,使其在外力干預或情感波動下,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定。展覽以此映照女性創作者豐富的內在情狀與多重生命經驗,並延伸文學中常見的自傳式敘事,呈現藝術家在不同階段的創作脈絡與生命關照。 而本次展覽中薛保瑕的作品《核心與邊緣》(1995)呈現出藝術家身為女性創作者在海外求學生活時所思考的性別與文化差異。而《起始》(2010)便是薛保瑕經歷一場手術後對人生的體悟,於隔年開始在作品中加入九個圓點,在徒手畫圓的過程須讓身心進入安靜與專注狀態。另一件作品《游移之光》(2018)以黑白為基底色,並且添入些許紅、綠等其他色彩,此作透過多重視點表現出 極具張力的生命力度與複雜的時空向度。 閱讀更多 繼續
以往
-
耿畫廊 x TKG+【年度優惠 – 歷年精選畫冊集】
活動 17 August - 14 September 2024 時間|2024.08.17-09.14 地點|耿畫廊、TKG+ 線上官網亦可購買 為慶祝「耿畫廊」耕耘畫冊出版領域邁入第15周年,以及感謝長期支持的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在此精選出6位耿畫廊代表性藝術家的畫冊,以及TKG+ 6位藝術家畫冊,並提供特別優惠。這些畫冊為藝術家創作歷程的珍貴紀錄,也呈現了台灣與東南亞當代藝術的多元視角。 這次特選的耿畫廊藝術家畫冊包括: 薛保瑕《如影隨形》 、《非零點》 林鉅《九節拂風》 、《指虛錄》 蔣友梅《無始無終》 、《新色之扉》 、《另一個空間》 、《心火》 蘇孟鴻《香奈兒》 陳浚豪《天圓.地方.非人間》 、《蚊釘山水》 涂維政《方舟博物館》 TKG+藝術家畫冊: 蘇育賢《加法》 、《晚安,待會見》(展覽DVD) 袁廣鳴《明日樂園》 陳敬元《Painting 2011-2016》 (限量25本) 蔡佳葳 《欲貪孰為本》 (限量15本) 侯怡亭《複體》 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繼續 -
【年度優惠—特惠區】
TKG+ 活動 17 August - 14 September 2024 蘇育賢《加法》 原價:550元 特價:500元 凡至畫廊現場購買此畫冊,贈送「前景寫生」海報1張(限量10張),送完為止。 蘇育賢《晚安,待會見》 原價:450元 特價:380元 2021年蘇育賢個展「晚安,待會見」展覽DVD+貼紙。 【購買方式】 1. 畫廊現場購買: 凡至畫廊現場購買畫冊,贈送1支TKG+ x nomel聯名護手霜。(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2. 線上購買: 滿千元免運費(免運費僅限台灣本島),並贈送1支TKG+ x nomel聯名護手霜。(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1) 請點選上方畫冊商品連結 (2) 進入網頁後,點選「購買」連結。 (3) 請輸入您的姓名、電子信箱、電話、寄件地址,並於訊息欄註明購買之品項與數量。 繼續 -
【年度優惠—7折優惠區】(學生優惠6折)
耿畫廊 x TKG+ 活動 17 August - 14 September 2024 以下畫冊全面7折,學生優惠6折。 學生於畫廊現場購買時,請出示學生證;於官網線上購買時,請提供學校信箱,謝謝。 耿畫廊藝術家畫冊: 薛保瑕《如影隨形》 原價1,600元 7折優惠→ 1,120元 學生優惠→ 960元 薛保瑕《非零點》 原價700元 7折優惠→ 490元 學生優惠→ 420元 林鉅《指虛錄》 原價900元 7折優惠→ 630元 學生優惠→ 540元 蔣友梅《心色之扉》 原價1,600元 7折優惠→ 1,120元 學生優惠→ 960元 蔣友梅《另一個空間》 原價700元 7折優惠→... 繼續
-
【年度優惠—6折優惠區】(學生優惠5折)
耿畫廊 x TKG+ 活動 17 August - 14 September 2024 以下畫冊全面6折,學生優惠5折。 學生於畫廊現場購買時,請出示學生證;於官網線上購買時,請提供學校信箱,謝謝。 耿畫廊藝術家畫冊: 林鉅《九節拂風》 原價2,500元 6折優惠→ 1,500元 學生優惠→ 1,250元 蔣友梅《無始無終》 原價2,500元 6折優惠→ 1,500元 學生優惠→ 1,250元 涂維政《方舟博物館》 原價5,300元 6折優惠→ 3,180元 學生優惠→ 2,650元 TKG+藝術家畫冊: 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Yawnghwe《EXILE》 原價2,800元 6折優惠→ 1,680元 學生優惠→ 1,400元 【多本折扣優惠】... 繼續 -
藝術家彭薇現正於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參展「本色: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傳統文化」
藝術家新聞 5 - 26 July 2024 展覽期間|2024.07.05-07.26 展覽地點|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 本次展覽彭薇與五位藝術家藉由「中國材料」—陶瓷、絲、竹、紙、草藥和木材,探討如何在當代藝術實踐中審視和重新詮釋這些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材料。 彭薇此次帶來的作品便是水墨裝置系列,經由將傳統工藝的宣紙黏貼到塑膠人體模特兒身上,待乾燥後再使其如金蟬脫殼般取下,並在那「身體」上繪製了各樣古色古香的建築、文人花園、亭台樓閣,以及身著傳統服飾的男男女女等,猶如重返歷朝歷代的日常生活。而紙張除了作為繪畫的載體之外,也被用作為雕塑的材質,呈現了從二維轉到三維空間的穿越。 閱讀更多 繼續 -
耿畫廊參展2024瑞士巴塞爾藝術展
主展位E14 10 - 16 June 2024 地點|巴塞爾會展中心Messe Basel 藝廊薈萃(Galleries)展位|E14 參展藝術家|朱沅芷、蘇笑柏、索菲普.皮奇(Sopheap Pich) 開放時間 意象無限開幕 06.10(一)4:00-8:00 p.m. 貴賓預展 06.11(二)-06.12(三)11:00 a.m.-8:00 p.m. 開幕之夜 06.12(三)5:00-8:00 p.m. 公眾展期 06.13(四)-06.16(日)11:00 a.m.-7:00 p.m. 「台灣畫廊史里程碑——耿畫廊前進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主展區」 成立於1970年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Basel),素為全球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頂級藝術博覽會,於展會評審團嚴格的審查基準下,這場被比擬為藝術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入場資格,一直是各國傑出畫廊所競逐的黃金票券。而今,台灣終於在今年迎來了里程碑式的躍進,憑藉著多年來積極經營的國際策略,耿畫廊首度為台灣取得主展區(Galleries)參展資格。 耿畫廊展位(主展區 E14)—— 以亞洲觀點書寫台灣當代藝術視野... 繼續
-
耿畫廊參展2024瑞士巴塞爾藝術展
意象無限展區U59 10 - 16 June 2024 地點|巴塞爾會展中心Messe Basel 意象無限(Unlimited)展位|U59 參展藝術家|吳天章 開放時間 意象無限開幕 06.10(一)4:00-8:00 p.m. 貴賓預展 06.11(二)-06.12(三)11:00 a.m.-8:00 p.m. 開幕之夜 06.12(三)5:00-8:00 p.m. 公眾展期 06.13(四)-06.16(日)11:00 a.m.-7:00 p.m. 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第一人」的當代藝術家吳天章代表性鉅作《再見春秋閣》,將本次進入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大型藝術項目特別策展平台——「意象無限(Unlimited)」展區。 意象無限(Unlimited)——南柯夢迴,吳天章代表作《再見春秋閣》現身瑞士 與主展區比鄰相對的「意象無限(Unlimited)」展區乃是巴塞爾展會專為大型項目所設的獨特平台,由聖加侖美術館(Kunst Halle Sankt Gallen)館長 Giovanni Carmine 擔綱策展人,以最高規格精選呈現各國頂尖藝術家們帶來的大型裝置、雕塑、錄像裝置與表演;以不同於傳統的敘事語境,展現藝術創作潛在的影響力及社會意義。台灣當代藝術指標性藝術家吳天章於本屆以代表性作品《再見春秋閣》入選;透過以歷史文本為依據並結合嬉謔悲情風格的獨特創作語彙,將於來自各國頂尖藝術家的不同創作中,帶來一抹台灣特有的「台客風情」,同場挑戰並拓展當代藝術敘事語境。... 繼續 -
藝術家薛保瑕現正於非畫廊參展「開箱-願原力與你同在」
藝術家新聞 27 May - 27 July 2024 展覽期間|2024.05.27-07.27 展覽地點|非畫廊 「在當代,我們如何認知創作與非創作、作品與非作品、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實踐關係?我們如何從藝術作品中,能同步尋找到藝術家在生活與藝術、精神與技術、菁英與世俗中的轉譯痕跡?」—高千惠 藝術家薛保瑕現正與六位藝術家於非畫廊「開箱-願原力與你同在」展出作品中,此展覽由高千惠策展,以視覺形式進行此「美學開箱」的叩問,將空間分為二個獨立的項目。一是小特展《進入她的工作室》(Enter Her Studio),二是小聯展《進入她們的轉接站》(Enter Their Transfer Station)。而《進入她的工作室》以於1950年代出生的薛保瑕之「工作室物件」為材料,包括屬於藝術家個人創作空間的油彩罐、伴隨作畫的沉重工作服、工作現場的餘渣等,濃縮地顯影出創作過程中的時間、空間、能量之流變。它們由材料與工具的物性,反身性地成為藝術家的第二層皮膚、時間的物證、以及藝術家創作精神與能量的壓縮版視覺表述。 (摘錄自非畫廊新聞稿,由高千惠撰文) 閱讀更多 繼續 -
【耿畫廊X典藏】藝術講座|游藝,遊意?王懷慶創作中的學與思
活動 11 May 2024 耿畫廊很榮幸與台灣指標性藝術媒體 典藏Artouch 合作,於畫廊現正舉辦的「游於藝—王懷慶個展」展期之尾聲,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代理處長何炎泉與藝術家王懷慶一同對話。透過傳統書畫界之重量級學者的獨到視角,認識並理解王懷慶創作於當前我們自處之時代帶來的省思與啟發。 【活動資訊】 日期|2024.05.11(六) 時間|15:30(15:00開放報到入場) 地點|耿畫廊(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3樓) 【與談人】 王懷慶|藝術家(線上參與) 何炎泉|故宮書畫文獻處代理處長 【主持人】 藍玉琦|《典藏.古美術》總編輯 【報名資訊】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seKGSscfRC9zp2ZS6 本次講座採網路免費報名,因場地限制,人數有限,額滿為止。 活動全程將以中文進行。 繼續
-
耿畫廊參展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位D04
博覽會 9 - 12 May 2024 展位|D04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 參展藝術家|王懷慶 、蘇笑柏 、楊茂林 、薛保瑕 、袁慧莉 、姚瑞中 、索菲普.皮奇 、薩望翁.雍維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5.09(四)2:00-5:00 p.m. ▋預展開幕夜 ▋ 05.09(四)5:00-8:00 p.m. ▋公眾展期 ▋ 05.10(五)11:00 a.m.-6:00 p.m. 05.11(六)11:00 a.m.-6:00 p.m. 05.12(日)11:00 a.m.-5:30 p.m.... 繼續 -
藝術家姚瑞中現正於威尼斯莫拉宮殿參展「2024個人結構」
藝術家新聞 20 April - 24 November 2024 展覽期間|2024.04.20-11.24 展覽地點|威尼斯莫拉宮殿 由歐洲文化中心所舉辦之第七屆「個人結構」展覽將與2024威尼斯雙年展同期舉行,此展覽將呈現不同領域之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並從藝術家對於個人與社會文化的視角進行對話交流。姚瑞中此次參展作品為《犬儒共和國:1989 》,是姚瑞中於2020年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拍攝之錄像作品,其內容重現六四天安門事件一名男子擋住坦克的畫面。而畫面中四台坦克是姚瑞中向中國廠商下單訂製後運至台灣的充氣版本59式坦克,拍攝手法以荒謬虛無的遊戲行為,化解原始影像高度負載的、近乎刻板的歷史意義。 閱讀更多 繼續 -
耿畫廊參展2024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展位3E08
博覽會 26 - 30 March 2024 展位|3E08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參展藝術家|王懷慶、蘇笑柏、索菲普.皮奇、袁慧莉、彭薇、蘇孟鴻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3.26(二)12:00-4:00 p.m. 4:00-8:00 p.m. 03.27(三)12:00-4:00 p.m. 03.28(四)12:00-2:00 p.m. 03.29(五)12:00-2:00 p.m. 03.30(六)11:00 a.m.-1:00 p.m. ▋開幕 ▋ 03.27(三)4:00-8:00 p.m. ▋公眾展期 ▋ 03.28(四)2:00-8:00 p.m. 03.29(五)2:00-8:00 p.m.... 繼續
-
藝術家王懷慶現正於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舉辦個展「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
藝術家新聞 24 March - 13 October 2024 展覽期間|2024.03.24-10.13 展覽地點|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現正展出「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這是一場回顧並精選中國當代藝術家王懷慶自1970年代至今50年間代表作品的展覽。與耿畫廊當期的王懷慶新作個展「游於藝」相呼應,完美呈現王懷慶的創作歷程。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彭薇現正於香港浸會大學參展「墨夬:性別鏡像」
藝術家新聞 15 March - 10 April 2024 展覽期間|2024.03.15-04.10 展覽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啟德校園視覺藝術院畫廊 此展覽由彭薇與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六位藝術家合作展出,其作品內容探討是否能透過性別視角介入中國水墨藝術傳統,以及通過傳統顛覆傳統等問題。本次展覽將透過書法、水墨畫和動畫等媒材呈現彭薇最新的身體裝置藝術,反映了中國歷史和當代語境中的女性主體性、女性美德、性別和權力關係等議題。 閱讀更多 座談活動 時間|2024.03.29 4:30 p.m. - 5:30 p.m.(香港時間) 地點|藝群匯集,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樓大堂(近1A出口) 此座談將由郭漪霆主持,與彭薇、「墨夬:性別鏡像」策展人汪一舟一同進行一個生動且輕鬆的對話,主要探討與強調此次在平行展中的作品、策展背後的概念、水墨藝術家與性別之間的問題。 閱讀更多 繼續 -
藝術家姚瑞中現正於忠泰樂生活參展「Story Wear x 明日製作所:永絮意識」
藝術家新聞 27 February - 7 April 2024 展覽期間|2024.02.27-04.07 展覽地點|忠泰樂生活 台灣當代藝術家姚瑞中此次與零廢時裝品牌Story Wear合作,將獨特的姚氏山水語彙結合可持續循環的布料,曾於2023年個展展出的作品《乖乖–兔兔》、《Invidia:願者上鉤》與最新屏風畫作《Invidia:海峽風雲》都將在此展覽中從平面幻化成3D立體服裝作品。 閱讀更多 2023年 Invidia — 姚瑞中個展 繼續
-
春節休館公告
9 - 14 February 2024 謝謝您一直以來對耿畫廊的愛護與支持,在此敬祝各位新春愉快、財福龍來! 我們將於 2/9(五)- 2/14(三)休館,並於 2/15(四)恢復營業。耿畫廊開春後展覽「游於藝 — 王懷慶個展 」將於 3/22 (五)開幕,展期為 3/16 - 5/18,敬請期待並密切關注! 繼續 -
耿畫廊與TKG+聯名參展 S.E.A. Focus 2024
藝術家新聞 19 - 28 January 2024 地點|新加坡丹戎帕迦公園 參展藝術家|索菲普.皮奇 、吳其育 開放時間| ▋開幕 ▋ 01.19(五)6:00-9:00 p.m. ▋貴賓預展 ▋ 01.20(六)-01/28(日) 12:00-1:00 p.m. ▋公眾展期 ▋ 01.20(六)-01/28(日) 1:00-8:00 p.m. 耿畫廊與TKG+很榮幸聯名參展S.E.A. FOCUS,本次展會由John Tung策展-「Serial and Massively Parallel」呈現了一系列地區藝術作品的策選,每一件作品都深刻地洞察了在即將到來的科技融合時代,我們生而為人的本質。 其策展理念在資訊處理的領域中拋出思考與觀察:人類大腦在並行多任務處理的能力方面獨步全球,輕鬆地合成顏色、運動和形態。相反,電腦雖然嚴謹,但以一種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方式運作。 隨著自動化持續發展,人工智慧超越人類認知的影響變得愈發巨大。在這樣的範式中會產生哪些影響?這種新興技術在多大程度上會體現我們的集體歷史和精神信仰? 耿畫廊展出柬埔寨藝術家索菲普・皮奇的作品。皮奇強烈手工性的製作方式,再造了柬埔寨當地日常的鋁製器物,如拼圖般相互鑲嵌。觀者從作品中,可以直接感受到藝術家的運動狀態,也反映了當地人生活的棲息地帶與歷史痕跡。 TKG+則展出吳其育透過數位影像,戳刺著全球化的景觀體制,與形成現今我們主要認識世界方法的權力機制,成為我們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透過不同脈絡的影像碎片在蒙太奇中組裝,市場交易、知識傳播等認識現實的途徑都在觀看與聆聽的關係中重組,讓我們看到從「區域」到「全球」的位差。 繼續 -
藝術家楊茂林、姚瑞中現正參展彰化縣立美術館《請眾仙迎神-宮廟藝術展》
藝術家新聞 26 December 2023 - 18 February 2024 展覽期間|2023.12.26-2024.02.18 展覽地點|彰化縣立美術館 一、三、五樓 楊茂林和姚瑞中受邀參加「請眾仙迎神:宮廟藝術展」聯展,此展著重於宮廟所發展出的藝術形式,透過傳統與當代不斷相互輝映,在新舊交融間,充分映照著今昔的美術發展與常民文化的特質。 楊茂林的「摩訶大聖羯摩曼荼羅」銅雕系列以動漫人物「悟空」及充滿童趣的小飛俠、熊貓等角色為原型,表面紋理及上色的處理也呼應藝術家以過去繪畫經驗累積而成的個人美學。姚瑞中的兩件平面繪畫作品則是來自「離垢地」系列,延續其翻玩經典作品及金碧山水式的藝術實踐,展現對於宗教聖像和個人內在精神空間的追尋。 閱讀更多 更多相關資訊: 封神演義 — 摩訶極樂世界:楊茂林個展 離垢地 — 姚瑞中個展 繼續
-
藝術家姚瑞中將於誠品信義店舉辦《YAO JUI-CHUNG》新書分享會
新書分享會 17 November 2023 ► 姚瑞中《YAO JUI-CHUNG》新書分享會 時間|2023.11.17(五)8:00-9:30 p.m. 地點│誠品信義店3F 典藏敦南專區 主講者│姚瑞中/本書作者、藝術家 與談人│Sophie McIntyre/本書總編輯、策展人 ◎活動為免費參加 ◎名額有限,敬請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當天活動「現場購買」此新書可享75折優惠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tfAFU77Prz2dm5ne8 ◎關於《YAO JUI-CHUNG》新書連結:姚瑞中|YAO JUI-CHUNG ◎本活動將以中、英文進行 活動簡介 適逢新書《YAO JUI-CHUNG》出版,藝術家姚瑞中與本書總編輯暨策展人Sophie McIntyre將於本次新書分享會帶來精彩對談。該書為首部全面考察姚瑞中過去三十年創作的全英文畫冊,內含作品圖錄、Sophie McIntyre專文,以及策展人侯瀚如與姚瑞中之訪談。 關於《YAO JUI-CHUNG》 台灣當代藝術家姚瑞中以富有想像力、大膽、尖銳且帶幽默感的作品揚名國際。作品經常對台灣複雜且具爭議性的身份和歷史進行批判性評論。他生於1969年,成長於台灣自威權主義轉型為民主體制的動盪時期。創作形式多樣,涵括攝影、錄像、裝置與繪畫,靈感來自歷史、政治、社會,以及中國與台灣的古老藝術、宗教傳統和神話世界。除了藝術創作,姚瑞中並兼任策展人與作家,出版多本關於台灣藝術的書籍。 這本專書為首部考察姚瑞中三十年來藝術實踐的英文出版品。內含200多張作品圖版,並收錄學者、策展人兼台灣藝術專家Sophie McIntyre的專文,以及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當代美術館(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與姚瑞中的深入對談。對於藝術專家、藏家、藝術學生,以及台灣與中國政治和歷史領域的學者和學生,這本書將提供難能可貴的豐富研究資料。 關於講者 藝術家|姚瑞中... 繼續 -
耿畫廊參展2023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展位C01
博覽會 9 - 12 November 2023 地點|上海展覽中心 (中國上海市靜安區延安中路1000 號) 展位|C01 參展藝術家|蘇笑柏、索菲普.皮奇、彭薇、蘇孟鴻 開放時間| ▋尊貴藏家預覽 ▋ 11.09(四)13:00 - 20:00 11.10(五)13:00 - 20:00 ▋公眾日 ▋ 11.11(六)11:00 - 18:00 11.12(日)11:00 - 18:00 耿畫廊2023上海021展會將以「蛇型 Snaky」為題,其主題以蛇型作為蜿蜒之境的型作為人們可享受當下的所見所聞,更對映著參展藝術家 : 蘇笑柏(b. 1949)、索菲普 ‧ 皮奇(b. 1971)、彭薇(b.... 繼續 -
彭薇現正於上海ZiWU誌屋參展「房間&故事」
藝術家新聞 9 November 2023 - 28 January 2024 展覽名稱|房間&故事 展覽期間|2023.11.09-2024.01.28 展覽地點|ZiWU誌屋 展覽介紹| 2023年11月9日,在上海藝術季期間,彭薇個展“房間&故事”於誌屋上海ZiWU the Bund石庫門建築中開啟。本次展覽是三年來彭薇新作“故事系列”在上海的首次集中呈現。她化身“講故事的人”,從獨特的女性視角,通過眾多穿越古今的故事,以一系列繪畫、動畫、錄像作品,在傳承中國美學特色的空間里,觸發多重記憶交匯,構築當代女性藝術家獨特的敘事空間。 在當代藝術領域中,藝術家彭薇以她獨特的水墨藝術風格和對中國傳統美學的深度理解而聞名。彭薇以精致和靈性的風格創作作品,將傳統美學元素以新的形式再現,引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與思考。 “故事系列”的繪畫性靈感來自敦煌。壁畫中的建築模式為彭薇書寫自己的故事提供了無窮的空間:窗欞、走廊、屋頂、大殿、院落、亭子、高塔......房間中的故事來自蜜友間的絮語、藝術家親歷或夢境與傳說,龐雜似乎沒有邏輯,卻可歸為一個核心: 我們如何與悲傷相處,如何度過漫長的困境。 ZiWU the Bund展覽空間似乎與彭薇的藝術有著天然的適配性,這座經過現代改造後的古宅,既具有多種創新敘事的潛力,也保留有歷史和歲月的痕跡。原本新舊物件的疊加,空間與房屋功能的重塑,在與彭薇作品結合之後,形成了更多層的時空嵌套,展現古今故事場景的變換。 在“房間&故事”展覽,這些結構不一的房間,被不同尺寸的作品分割重塑,或儲存記憶,或供幻想飛馳,亦或於內心探索遊走。每一幅作品都訴說著一個獨特的故事,乘借想象的羽翼進入不可觸碰的歷史,將對現實與故事的思考化於細膩水墨,發現內心深處的夢想和渴望。觀眾還可以看到彭薇的實驗性作品和不同媒介的創作。從紙上的水墨畫到裝置藝術,彭薇挑戰了傳統藝術形式的界限,探索了不同的視覺形式下的敘事可能。 彭薇用傳統的筆法、當代的女性敘事,在“房間&故事”中將建築和自己的故事交疊,編織出一張跨越時間藩籬、地理界限、藝術與生活、個體與社會間相互滲透共生的藝術之毯。 當置身誌屋的展覽空間,彭薇也把講故事的權利交給看故事的人,讓觀者在文化記憶的延續中,重溫中國過去的故事,思考文化傳承,喚起沈澱已久的回憶與心緒,探索當下的世情與人事。 繼續
-
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
楊茂林 4 November 2023 - 14 January 2024 展覽名稱|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 展覽期間|2023.11.04-2024.01.14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介紹| 文/龔卓軍 浩劫恐懼,如同繞境敵機,忽遠忽近;病毒肆虐,好似隱形殺手,教人無所適從。歷經COVID-19、俄烏戰爭之後,極端型氣候下的全球生態,進一步籠罩大地,形成末世心靈的巨大陰影。天地無赦,藝術無用。不論是生態滅絕、石虎路殺、雲豹消失、森林天火,或是種族屠殺、能源枯竭、帝國殖民後的當代處境,藝術家的微弱呼聲,更加顯得脆弱無力。他似乎只能在黯黑無盡的死路來臨之前,輕輕提問:我們到底如何得到救贖? 藝術家楊茂林從早年的失敗神人、亂世英雄、文化交配、壞寶貝、封神演義、摩訶大聖、仙班出列、尋找曼荼羅,一直到2016年的「MADE IN TAIWAN」大展和2018年的「黯黑的放浪者」,透過長年創作,在黯黑處境與童話、神話與信仰的文化混血敘事中,呼喊神救援、創造救援神,獨樹一格,也開創了藝術家自身內在英雄的漫長旅程。楊茂林的神救援,由解嚴時期歷史神話的鬥士與殉道者角色出發,在失敗的瞬間得到文化創作上的形象救贖,繼而藉由動漫童話與通俗次文化的拯救世界、行俠結義、普渡眾生的敘事挪用,打造兒童與青少年記憶中的天真者、孤兒、流浪者角色,在重重險阻中反覆出發,為眼下崩壞的世界,尋找無邪的當下救贖。 面對當世,楊茂林由早年暴力勇鬥神話與歷史爭戰巡航角色的世界中,一度踏出了充滿天真、遊走浪途的神學大聖、仙班、鐵人、愛麗絲與小金剛的英雄步履,踩著輕盈的熱血步伐,一步步跳脫了沉重的歷史業報,甚至嘗試擺脫人類的血腥歷史,進入了鬥魚瀲灩之魂的積極意志、深海奇魚在黯黑之海的夜航探索,漸漸進入了魔法師花落春未盡的熱帶森林,在百合花盛開的雲豹、黑熊、烏鴉、蟲魚的木塊刺青繪畫中,展開有情眾生、召喚野性救贖的最終迴返之旅。於是,從繪畫、造像、雕塑的三合一到筆觸、木材、金屬的三合一,從早期天界墜落或被遺棄的天真者與孤兒的希望之路上,從拯救世界與暴力抗擊的殉道者與鬥士的力量起落場景中,楊茂林的形象創作之途,由「瀲灩之魂」鬥魚的鬥士意志、「黯黑的放浪者」藍色深海魚群的沉潛、孤寂、自主、警醒氛圍中,更自在地轉換為「花落春未盡」綠色森林裡野性舒放的萬物合一、喜悅輕安的心境。諸神在此,黃昏未盡。這個展覽想要追問:楊茂林的神救援,究竟訴求著什麼樣的當代神祇。是藝術世界的鬥士還是殉道者?是沒有現世目標的天真者、隨順環境的流浪者,還是孤獨自處的深海遺雛?抑或是沉浸融處於整全自然、諸神護體的魔法聖獸?又或者,這些救援角色的輪番上陣,其實是藝術家面對自我與個體調適的一趟內在英雄之旅? 這次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出,將以楊茂林的「瀲灩之魂」、「黯黑的放浪者」與「花落春未盡」三個系列創作,由「黯黑的放浪者」與「花落春未盡」延伸出兩道反轉的弧線,返觀楊茂林長達數十年的創作內在旅程。藝術家以60%以上的新作,與白鹿動畫工作室與聲音藝術家陳昱榮合作,透過3D動畫視覺特效和聲景佈置,打造沉浸體驗的大型深海情境與幽遊森林投影劇場裝置。這個實驗計畫,反覆測試影音環境與作品間的潛在能量,強化多層體感造形,突顯楊茂林雕塑與繪畫作品的潛在神學意涵。同時,也企圖透過實驗性的策展手法,進一步擴展當代藝術的跨域能量,組織「神救援:內在英雄旅程系列工作坊」,召喚文學、藝術、動漫、親子、青少年和重視深層個體經驗的觀眾群,將台北當代藝術館塑造為神救援的內在旅程對話場域,呼應當代「天地無赦、藝術無用」的陰影處境中,藝術創作與身境感受所可能帶來的輕盈救贖。 繼續 -
不眠的劇場
彭薇 29 October 2023 - 28 January 2024 展覽名稱|不眠的劇場 展覽期間|2023.10.29-2024.01.28 展覽地點|上海吳昌碩紀念館 展覽介紹| 2023年10月29日-2024年1月28日,吳昌碩紀念館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聯合呈現“不眠的劇場”展覽,由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總監姜節泓擔任策展人。本展覽入選為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展項目。 在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林立高樓的中央,有一座中國傳統民居樣式的大型獨棟宅邸,那就是現在的吳昌碩紀念館。它被周圍所有的現代化摩天大樓團團圍住——極簡的建築風格、閃爍的霓虹以及耀眼的LED墻體,相形之下,它顯得古舊,孤獨,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老人。作為上海現存為數不多的百年文物保護建築之一,見證了中國城市發展所帶來的戲劇性的變革。我們的展覽聚焦於這棟老宅,來重新審視上海的世紀變遷,審視中國具有革命性的城市化進程,及其在社會上和文化上的廣泛影響。 展覽《不眠的劇場》中的“劇場”可以有三層含義。首先,“劇場”指向這個文物建築本身。一方面,其室內精美的裝飾,尤其是以民間戲劇和經典文學作品為樣本的木雕,可以說是一系列被凝固的戲劇;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世代交替的日常生活的劇場,一個充滿暫時性和流動性的舞台。 第二,建築的所在地——浦東金融中心陸家嘴也是一座“劇場”。陸家嘴與以石庫門和典型弄堂社區為特色的上海老城區不同,僅僅幾十年,已經布滿了眾多玻璃幕墻的現代辦公高樓、購物中心、和豪華商品房。隨著陸家嘴迅速成為上海新的經濟、文化和旅遊地標,對於居住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而言,也已脫離了他們對上海日常生活的記憶。從吳昌碩紀念館的中央庭院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近乎超現實的景象——在傳統民居飛檐的背後,上海最高的三座摩天樓,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廈,直插雲霄。在老宅和新廈之間,上演了一場有關古與今,動與靜的對話。 第三,上海這座城市本身也已儼然成為一座世界劇場。當我們在被全球化洗禮的城市景觀中穿行時,我們總能自覺地尋找一些具有的地域特征作為參考——那些不變的、留存的或是重組的特征。從舊上海到新上海,從在地的上海到國際的上海,上海,已然不再是一個單數名詞,而是一個覆數——一個足以代表著多個城市的覆數,肩負多重的文化和欲望,展現一個不斷變幻的自身。驕傲有時屈辱有時,平安有時激蕩有時,理想有時哀情有時,唯有上海,上海不眠。 通過圍繞現場勘查而展開的一系列策展討論之後,我們邀請了八位藝術家創作作品。這些作品既要能夠通過展覽主題展開相關的探討,又能以不同的媒介回應實體建築本身,及其所處的城市環境。這些參展藝術家中有土生土長的老上海,有移居並留在上海開辟藝術生涯的新上海,也有來自中國其他城市以及周邊其他國家作客上海的藝術家。他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本能的視角,作為局內人或局外人,作為主人或賓客,作為創作者,也作為觀眾,來理解中國、亞洲以及全球背景下的城市變遷。 在這個項目中,吳昌碩紀念館不再是一個美術館空間,一個僅僅承擔傳統展示的白立方;而是一個老宅——猶如當年的家園,一個歷史古建,一個用於當代藝術生產和傳播的文化實驗室。而上海,這座極具代表性的城市,也可以作為一個透鏡,讓我們再次思考在城市和經濟景觀不斷變化中的當代中國。 在這個展覽中,藝術作品不是被“展示”出來,而是被“隱藏”在建築之中,融入這個長命百歲蠻有故事的空間。這樣一來,有的作品仿佛成了空間里故事的一部分,有的卻是發自對故事的個人反思和再想象。當這座老宅經歷了所有的磨難、修覆和翻新,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被各樣文化和社會意義上的闡釋層層包裹之後而顯得撲朔迷離的時候,我們的藝術家們如期而至。我們的到來,既不是來保護古建的,也不是來發現和揭示歷史事實的;我們的到來不是要來拆解這些包裹著的闡釋的,而是要來再加一層——藝術的闡釋。這多加的一層包裹,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個故事的形狀和色彩,從此,成就了一個傳奇。 策展|姜節泓 藝術家|Han Kyungwoo(韓庚佑)、胡介鳴、黃芳翎、劉建華、彭薇、Yuma Tomiyasu(冨安由真)、殷漪、展望 繼續 -
藝術家楊茂林、吳天章現正於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參展「變身——身體・觀看・權力特展」
藝術家新聞 28 October 2023 - 10 March 2024 展期|2023.10.28-2024.03.10 地點|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楊茂林、吳天章 現正參與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變身——身體・觀看・權力特展」,一探「身體」於二十世紀以來的藝術新貌,以及美術發展脈絡中身體表現各種歷程的重要課題與挑戰。 繼續
-
海峽兩岸攝影名家邀請展
姚瑞中 21 - 29 October 2023 展覽名稱|海峽兩岸攝影名家邀請展 展覽期間|2023.10.21-2023.10.29 展覽地點|中華世紀壇名人雕塑展廳 展覽介紹| 為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兩岸攝影家之間的了解,加強兩岸攝影界的友好合作,由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支持,北京國際攝影周組委會、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世界華人攝影聯盟、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中國攝影學會(台灣地區)共同發起和主辦“海峽兩岸攝影名家邀請展”。 邀請展得到了海峽兩岸攝影家們的熱烈響應。為廣泛、客觀、全面、公正的邀請到海峽兩岸知名攝影家參展,組委會在大陸和台灣地區分別設立了推薦委員會,共推出 285 位攝影家進入終評。經兩岸攝影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選,最終 121 位兩岸攝影家入展。這些入選的攝影家在攝影藝術創作方面成就卓越,影響廣泛,涵蓋了紀實攝影、藝術攝影、觀念攝影等多個創作領域。 他們的精品力作將展出於中華世紀壇的名人雕塑展廳,與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代名人遙相呼應,構成兩岸攝影家記錄歷史、聚焦當下、呼喚未來的影像畫卷,將為觀眾留下生動、難忘的永恒記憶。海峽兩岸名家邀請展必將為中國攝影藝術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為海峽兩岸攝影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 繼續 -
上半場比數 10:10
袁慧莉 22 September - 1 October 2023 展覽名稱|上半場比數 10:10 展覽期間|2023.09.22-2023.10.01 展覽地點|2023臺灣文博會空總展區(圖書館展演空間、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展覽介紹| 回應「2023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的「野生台灣」總策展主題,也延伸藝術銀行10周年全年的展覽計畫「帶一片風景走」,我們在此展現了「上半場比數10:10」的激烈賽事。 藝術銀行回顧這10年來的歷程,透過購藏與租賃推廣,以支持、鼓勵台灣的創作者,除了為國家保存重要潛力藝術家作品的任務之外,更見證了我國藝術家們創作過程中的演繹變動,及其初心的流變。 「上半場比數10:10」展覽的概念與規劃方向,簡要的說就是從藝術銀行10年來的收藏裡,挑選出長期觀察以來具有潛力的藝術家們,將藝術銀行購藏的舊作作為梳理的起點,同時邀請藝術家展出一件足以涵蓋、傳達他們當下創作、發展、思考狀態的新作品。每位藝術家透過10年之間自己兩件作品的對位,開啟了像大衛.芬奇(David Andrew Leo Fincher,1962—)電影「Fight Club」(鬥陣俱樂部)一般狂飆無邊的腦內戰鬥,猶如劇中艾德華.諾頓(Edward Harrison Norton,1969—)與布萊德.彼特(William Bradley Pitt,1963—)兩個角色彼此(其實都是「自己」)的相愛相殺,經由時時的啟戰互搏,來辯證、推進一個更趨向真實,也更面對真實的自己。 「上半場比數10:10」展覽的選件規則,是從藝術銀行的「在庫作品」中,挑選出40位藝術家於2014年以前創作的40件作品,以此作為展覽前端的基礎,這40位藝術家邀請的原則,都是經由多年的追蹤觀察,見到他們在過去10年以來,皆專注於在創作上持續發展與發表的工作者。 藝術銀行一直以來以購藏支持的創作者們,因為更大的期望值落在年輕的、預見潛力之可能性的族群身上,因此其中當然會有在漫長生涯中選擇脫離隊伍、溢出創作軌道的人;全台灣藝術院校創作系所出身的年輕人初離校園仍選擇創作為志業者,一般平均數據可能不到10%,因此,考驗的時間越長,仍專注持續於創作發展的這個條件就更顯彌足珍貴。 在決定以上的基礎之後,透過與藝術家們的討論,各提出一件10年之後近期的新作品,藉由新作與前作的對照交織,觀眾們可以穿越10年時空,透過各自的想像與感受力,填補藝術家們一路走來的脈絡與開拓。 10年的創作,在每個專業藝術家生涯中只能視為一個中場,雖然不短,但也不算太長,無論你如何的拼搏努力,日日與昨日的自己對戰,此時仍然還不是決最後勝負的時刻,「上半場比數10:10」,作為這場每位藝術家皆於此地驀然與10年前的自己對視╱對恃的展覽,或許無論是對於藝術家們、對於觀眾們,都能生出意外、別樣的領會與樂趣。 策展人|胡永芬 參展藝術家|王午、王鼎曄、方偉文、呂浩元、何采柔、何孟娟(+陳肇驊)、李育貞、李燕華、吳權倫、周代焌、東冬侯溫、林冠名、邱承宏、袁慧莉、郭奕臣、許哲瑜、梁祐寧、張育嘉、張哲榕、張靜雯、黃彥超、黃海欣、黃琬玲、黃蘭雅、陳文祥、陳伯義、陳松志、陳依純、陳怡潔、陳飛豪、陳漢聲、陳萬仁、陳嘉壬、陳曉朋、陳擎耀、楊子弘、詹莊軒、劉耀中、蕭筑方、蘇煌盛 繼續 -
地緣政治學系列-台灣當代攝影展
姚瑞中 5 - 27 September 2023 展覽名稱|地緣政治學系列-台灣當代攝影展 展覽期間|2023.09.05-2023.09.27 展覽地點|約旦國家美術館 展覽介紹| 此地緣政治學計畫是在藝術領域裡進行製作、展示與調查與地緣政治邊界相關的藝術作品。它旨在挑戰和質疑地緣政治邊界的既有規範概念,同時提出方法闡明有關地理與權力之間的關係,並批判地緣政治的關鍵問題。通過藝術家們重新審視地緣政治邊界來實現這一要點,將其視為一個通過參與邊界政治的人物話語行動,而處於不斷重新談判狀態的實體。 視覺和裝置藝術如何創造關於地緣政治問題的對話,特別是通過美學,在個人和政治關切之間取得平衡,並優先考慮情感而非理論?該計畫重點關注個人作為積極的生命政治代理人,通過藝術表現產生跨越邊界的可能。 在地緣政治學系列中,進一步反思與台灣斷交的國家其內部地緣政治之對話關係,提出藝術作品與展覽之間至關重要的地方演繹乃至於地緣政治的具體論點。這樣做的目的希望通過藝術呈現、反思和討論能夠創造出可以呼吸、解開束縛的空間。 此展覽由 IDOLONSTUDIO(歐亞藝術網絡組織)和 Darat Al Tasweer / 安曼攝影節主辦,並與約旦國家美術館合作,由王俊琪策展,邀請侯淑姿、姚瑞中、鄭亭亭三位藝術家呈現代表性作品。 侯淑姿自1990年初以來,有系統地在創作中推動女性主義意識,爭取女性應有權益及視覺政治平等地位,成為臺灣女性主義藝術先鋒,不僅關注兩性平權,也拓及邊緣女性、外籍配偶乃至眷村保存及其村民。藉由攝影、文件、聲音記錄他者存在的生命史,在敘事呈現中穿越多重時間與空間,並透過書寫的檔案裝置重建他者的「家」。挺身為弱勢與公義代言,專注在「離散」概念,形塑一種審視自身和世界的觀點,也建立了藝術創作暨運動實踐的典範。 姚瑞中長期以顛覆歷史文本的自導自演自拍手法,對所謂正統性提出幽默省思。此次展出椰榆中國近代史政治神話的《反攻大陸行動》(1997),《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2002)則以幽默手法對當年共產黨逃避國民黨剿滅進行顛覆,2011及2013年的《萬歲》與《萬萬歲》則針對冷戰時期的台灣白色恐怖與軍事戒嚴進行反思。並展出《犬儒共和國:1989》(2020)由姚瑞中本人反串的坦克人完成了「清零」天安門廣場的黑色喜劇。 鄭亭亭的作品藉由當代脈絡,重新詮釋檔案與影像來建立新的宏觀歷史敘事。此次展出反思台灣被西方列強登陸殖民的調研照片《發掘明天》,以17世紀被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台灣北部、一位不知名歐洲畫家繪製的一幅西班牙殖民地薩爾瓦多城舊圖為開端,為了尋找當時無名畫家的視角和位置而重返現場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包括漂浮在黑暗中未知物體的圖像,這些圖像是藝術家在考古遺址收集的,具有幽微的政治隱喻與默然詩意。 策展人王俊琪目前擔任歐亞藝術網絡組織執行長、柏林國際策展人網絡SYNAPSE聯盟會員,居住和工作於台北與柏林、曾擔任2012年台北雙年展助理策展人。近期則策劃國際交流計畫,以推廣台灣與國際藝術平台接軌,主要研究項目為公共領域與藝術,主題為「藝術介入公共領域的創造性關係」,採訪學者、藝術家與策展人的背景並深入研究,其目的為探索藝術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 繼續
-
旅行與創作的雙重變奏 — 姚瑞中個展開幕座談
姚瑞中 5 August 2023 ► 旅行與創作的雙重變奏 — 姚瑞中個展開幕座談 日期|2023.08.05(六)2:00-3:00 p.m. 地點|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樓 主持人|陳璽安 與談人|姚瑞中、Lars Koepsel ◎1:30 p.m.開放入座 ◎活動為免費參加 ◎名額有限,敬請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報名連結:https://lurl.cc/bfsHXz 在駐村計畫中,有些藝術家選擇探索當地環境,訪談當地報導人,而另一些藝術家或許會將過去累積的寫作或創作工作在駐村提供的工作室中獨自完成。在姚瑞中個展「Invidia」於耿畫廊開幕期間,我們邀請了去年在慕尼黑藝術公寓駐村計畫接待姚瑞中的藝術家Lars Koepsel。兩人的對話將由策展人陳璽安主持,深入探討旅行和工作室實踐在創作上的角色,並討論各種新興的駐村實踐形式。 自90年代起,姚瑞中便在台灣全島展開公路攝影的實踐,並為國內外藝術展覽廣泛撰寫藝評報導。值得注意的是,藝術家自陳,他幾次在加州(1997)、倫敦(2001)和蘇格蘭(2007)等幾次的駐村,代表了其創作範式和藝術語言的重大轉向。姚瑞中近期在慕尼黑市區南邊史坦伯格湖旁的飛它方(Feldafing)駐村,他的畫作除了映射個人的宗教追求,筆下詮釋的山水畫更像是旅行文學一般的存在,讓人想起蔣彝以歐洲古堡聞名的水墨作品。 Lars Koepsel 是位經常旅行至台灣的藝術家,也活躍在多樣的藝術場景中,本次對話中,他過去運營駐村計畫的經驗,以及與他人的藝術合作(2010年在伊通公園便有他以藝術家合作為出發點的雙個展),參與到這次討論中。 主持人|陳璽安 陳璽安是《藝術之眼Ocula》的特約編輯。作為作家和研究者,他固定與藝術家合作發展另類的思辨框架。他近期與藝術家何銳安在昆山杜克大學進行研究駐村(2023)。他是白浪定居殖民博物館(2022-)的成員,也是上海紐約大學實驗平台《堆肥》(2021-2022)的首位駐站編輯。此外,他也參與編輯《公共製造》(2022)以及《箭廠空間五年書》(2020)。他近期曾策劃「生產熱」(立陶宛尼達藝術村,2022)。2020至2021 年,他是《黑齒》雜誌這份中英文線上當代藝術期刊的創始編輯之一。 與談人|姚瑞中 1994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目前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幻影堂負責人。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作品曾被台北市立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美國康乃爾大學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以及許多國內外私人單位典藏。曾代表台灣參加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2015年亞洲雙年展、2016年雪梨雙年展、2019巴西庫里提巴雙年展與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雙年展、2020年台北雙年展與2021年雅加達雙年展,2019年「文馨獎」得主、2018年「台新獎」得主並再次受邀於上海雙年展展出。 與談人|Lars Koepsel 德國藝術家暨慕尼黑藝術公寓創辦人,Koepsel於1983年至1985年間學習藝術史。1985年至1988年,他受訓學習鍍金與教堂修復工藝。自從1993年以來,他每年都會回到台灣,逐漸建立了對當地藝術圈的深入了解。2013年,他在慕尼黑創辦非營利藝術空間「藝術公寓」(Apartment... 繼續 -
2023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
姚瑞中 28 July - 29 October 2023 展覽名稱|2023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 展覽期間|2023.07.28-2023.10.29 展覽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覽介紹| “藝文薈澳”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整合本地各界資源主辦的國際藝術盛會,凝聚全球創作力量,打造全城規模的雙年展品牌活動。“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由著名策展人邱志杰教授擔任總策展人,以“命運的統計學”為主題,觀照科技發展帶來的期盼與憂慮,探討科學與信仰之間的碰撞與互動。從盛夏到金秋,透過主場展、公共藝術展、城市館、特展、本地藝術家邀請展、本地策展計劃、高等院校藝術展和平行展,共八大板塊共三十個遍佈各區的展覽,匯聚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地區的二百多名藝術家極具活力與代表性的現當代傑作,令觀眾在體驗藝術的廣度與深度的同時,展開一場規模宏大的美學之旅,把世遺名城的文化藝術氛圍提升至一個全新的境界。 命運的統計學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主場展 命運的統計學 ──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主場展在澳門藝術博物館一至三樓展廳舉行,以“命運的統計學”為題,探索科學信念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聯。參展藝術家共有42位,分別來自下列國家和地區:日本、印尼、印度、加拿大、法國、柬埔寨、美國、泰國、菲律賓、意大利、新加坡、葡萄牙、墨西哥、韓國及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等。主場展展出118件(套)當代藝術作品,包括繪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雕塑、裝置、影像以及人工智能等。 繼續 -
輕盈的歷程:悍圖25年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2 July - 12 November 2023 展覽名稱|輕盈的歷程:悍圖25年 展覽期間|2023.07.22-2023.11.12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覽介紹| 文|吳慧芳(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部策展人) 「悍圖社」為臺灣當代美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份量的藝術團體,本展為悍圖社成立25年--標誌時代意義的紀念性聯展。 成軍於1998年的悍圖社,初始成員為盧天炎、楊茂林、陳瑞文、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楊仁明、連建興九人。團體成立的宗旨為鑒於90年代裝置藝術當道,為平面繪畫重振聲威,以「悍圖」為會名明志。事實上悍圖社不僅是為平面繪畫發聲的團體,它也是80年代主要的畫會—台北畫派,在1997年正式結束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菁英式的延續」。因此,悍圖社的成員都是自80年代便在藝壇崛起的中青輩藝術家,即便其中有成員離去(盧天炎於2005年退出),陸續有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等新血的注入,至今也都累積了相當的資歷和知名度。 悍圖社從1998成立到今日(2023),廿五年的歷史時空,外在關於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氛圍,內部關於藝術家自身心境和人生階段皆早已轉變。80年代中期到整個90年代,是臺灣藝術環境發展的重要年代,在這個階段中主要有兩股趨勢,一種是對臺灣社會環境的關注;一種是接受西潮洗禮的海歸派。「悍圖社」這群藝術家顯然是屬於前者。他們多數在解嚴前受教育,對於時代和環境強烈的使命感,也促使其作品常指涉政治的批判或社會現象的反思,例如楊茂林「MADE IN TAIWAN」政治篇系列,吳天章經典的「四個時代」--以巨大的肖像畫幅控訴強人政治等等,使得悍圖社成員90年代的作品普遍顯得十分沉重。 從早期80-90年代走過解嚴,這批核心成員以生猛強烈的視覺符號來表現和力抗當時代激烈震盪的政經社會氛圍;繼而面對千禧年的末日焦慮,再度以「悍圖」為名結社群同,再度凝聚畫友同儕的力量齊力共進;進入21世紀,身處數位科技的光速進展,不管我們接受與否,每個人都無所遁逃,悍圖社幾位資深成員也在新世紀陸續重返校園做新的修習和調整;近年全球性的疫情災難,面對病毒無差別侵襲,強烈造成人們對生命的不確定感,在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及思考慣習。作為自1990年代持續活躍至今的當代藝術畫會團體,本展展品選件以「悍圖社」各個藝術家成員各自的創作取徑,盡可能呈現於90年代、中期及近期三階段創作在其個體藝術生命的漸進和轉折,更期能藉以微觀四分之一世紀以來臺灣當代美術發展的脈動。 最年長成員-今年已屆七十的楊茂林,形容悍圖社是「結構黏固、有體例沒紀律的藝術家兄弟會型態的藝術團體」,這群當年的初生之犢,到如今的行到中年,創作的內容和形式隨著歲月和經歷的遞嬗也轉趨「輕盈」。輕盈相對於沉重,「輕」伴隨著的是更為精準、確定,而不是模糊、隨興;本展企圖舉重若輕地呈現這群「悍」者在這25年來的創作歷程和轉變,讓追求輕盈的歷程,成為對生命之沉重的對抗。 繼續
-
我用身體畫座島
涂維政 11 July - 1 October 2023 展覽名稱|我用身體畫座島 展覽期間|2023.07.11-2023.10.01 展覽地點|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 展覽介紹| 展覽「我用身體畫座島」的概念源自於寫生這個活動,我們常常以眼睛看到,然後用手畫出來的方式來紀錄,但有沒有可能用不同的身體感官來觀察周遭的變化呢?日本的漫畫家山口飛翔在漫畫《藍色時期》中畫出:「現在所看見的風景也不單只是眼前所見的景色,這個風景是由各種歷史、文化、流行與人堆疊出來的,變成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風景。」 在以前,我們常藉由感官去經歷變化,以天空的顏色去辨認大地的時間,用眼睛、用手去觸摸植物、水與泥土,也用身體感受溫度的落差。繪畫在過去記錄下了不同時代的人物與風景,更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描繪有了多重的表現方式。展覽邀請了段沐、郭奕臣、許庭甄、涂維政、彭奕軒、湯雅雯與魏柏任等藝術家參展,他們透過不同的方式對當下的環境進行觀察,並運用不同的媒材創造身體的體驗,去描繪那些不容易注意的景色,用創造力對社會提出問題。在展覽裡,我們邀請大家將自己的身體變成一支支的筆,去勾勒出我們的島嶼,並穿梭於作品的過程之中,進行一場如跳島般的感官旅行。 策展人:林裕軒 藝術家:段沐、郭奕臣、許庭甄、涂維政、彭奕軒、湯雅雯x魏柏任 繼續 -
Videoex -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Film & Video Festival 25th Edition
姚瑞中 25 May - 4 June 2023 名稱|Videoex -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Film & Video Festival 25th Edition 時間|2023.05.25-2023.06.04 地點|Kunstraum Walcheturm 場次| 姚瑞中 HTS VIII: Taiwan – Restaging Histories 06.04 (Sun.) 16:00 Festivalkino Cinema Z3 202 March Past|2007,... 繼續 -
2023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Gallery Night + Galleries 11 - 14 May 2023 靜故了群動 袁慧莉個展 x 畫廊之夜 展期|2023.04.22–2023.06.03 地點|耿畫廊 台北市114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F 藝廊精粹 參展藝術家|張宏圖、蘇笑柏、楊茂林、薛保瑕、蔣友梅、袁慧莉、索菲普.皮奇 展位|D06 繼續
-
有故事的房间
彭薇 21 April - 5 July 2023 展覽名稱|彭薇 · 有故事的房间 展期期間|2023.04.29 - 2023.07.05 展覽地點|北京南池子美術館 展覽介紹 在三年來的新作中,彭薇化身為“講故事的人”。60幅繪畫,20個動畫短片,構築了具有情感關聯而又各自獨立的畫面和影像。畫中的故事沒有邏輯,呈碎片化,借自敦煌壁畫千回百轉的建築樣式,藉以拼合重組,又在動畫中拆解挪移,與南池子美術館的中式庭院,合成空間的配置。 生活,夢境,閱讀,觀看,古代的傳說,友人的交談,是彭薇匯入“故事系列”的經驗來源。頭緒紛繁,多樣而奇異,正是女性經驗的原生態。在以古人虛擬的畫面中,故事有如絮語,絮語構建故事,斑斑點點的內心困擾,其實是渴求圓滿棲居的女性願望。 在海量信息終日傳播的今天,我們“講述和交流經驗的能力”,正在消失。本雅明說:“講故事的人取材於自己親歷或道聽途說的經驗,然後把這種經驗轉化為聽故事的人的經驗。”這些作品試圖在繪畫和影像敘述中,重拾“講故事”與“看故事”的雙重經驗。 繼續 -
Alternative Sea for Asia
袁慧莉 11 April - 16 July 2023 Exhibition|Alternative Sea for Asia Date|2023.04.11-2023.07.16 Veune|Jeonnam Museum of Art Sailing toward a multifaceted Asia across the ocean that links us all The “Alternative Sea for Asia” exhibition began from a... 繼續 -
2023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蘇笑柏、索菲普.皮奇(Sopheap Pich)、彭薇、蘇孟鴻、常玉、朱沅芷 21 - 25 March 2023 ► 耿畫廊|2023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展位|3E13 參展藝術家|蘇笑柏、索菲普.皮奇(Sopheap Pich)、彭薇、蘇孟鴻 特別展出|常玉、朱沅芷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3.21(二)12:00 - 20:00 03.22(三)12:00 - 17:00 03.23(四)12:00 - 14:00 03.24(五)12:00 - 14:00 03.25(六)11:00 - 12:00 ▋開幕之夜... 繼續
-
時間眾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
18 February - 28 May 2023 展覽名稱|時間眾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 展期期間|2023/02/18 - 2023/05/28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展覽介紹 在無法度量的宇宙中,「時間」因為人的存在而有了可以度量的刻痕;人類在世,亦必會經過由時間鋪墊而成的「生、老、病、死」階段。人經歷其中,有時有伴相陪,有時獨自面對;種種過程之後,生命裡所有的回憶與經驗,在高齡者身上,形塑成豐富多樣的歲月景觀。 1993年即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被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代表著除了社會結構改變外,也揭示了未來的生活,在年輕輩可能無法陪伴與扶養高齡者之下,絕大多數人都要好好思考該如何回應「時間」這件事情。 以「高齡」為核心議題所策劃的「時間衆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展覽,透過藝術家對「時間」與「生命」細膩的觀察、感觸和回望所創作出的作品,嘗試牽引觀眾至不同的角度觀看「高齡者的風景」與「時間留下的面貌」,藉此思考現今或未來可能要面對的生活:自身或親友衰老的身體、利用美好的回憶帶來的青春感、退化的生理狀態影響情緒的反應。甚至,在展覽最後,透過藝術家對於時間的探討,再次叩問經歷生理老化後,「時間」對於每個人心理上的意義。 臺南市美術館自2019年與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後,以辦理推廣活動及共享學術資源等方式,期盼能對高年長者與失智症患者帶來良好效益。本次策展,除了持續本館希望讓藝術更能面向全民大眾的使命外,也嘗試在展覽方式上能讓高齡者感受到較友善的觀展體驗,以利後續以此作為友善觀展體驗的場域,盼美術館的未來成為高齡者願意造訪的活動空間。 子題一:名為回春的河 青春與衰老永遠站在相對的兩邊,身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機能自然會逐漸趨向衰敗與凋零,在一切生命萬物運行「成、住、壞、空」的過程中,可以藉由各式藥理、物理治療來延緩身體衰老的速度,但老化現象始終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從生理的角度來看,老年時身體雖已老去,但屬於個人的記憶在腦海裡仍可以片段地投射出來,這代表著無論在人生中任何階段,皆可以召喚出屬於自己愉悅或是悲傷的回憶。本子題取「回春」這一名詞來召喚腦內屬於自身回憶裡的故事,用藝術整合成一場專屬於觀者的回春治療術。 「記憶」與「回春」如同脣齒相依般疊合彼此,透過作品的呈現,期望關於老年的既定模式被重置或轉換,一方面也希望觀眾產生強烈的自我投射,也讓這條波浪起伏不斷的回春之河來喚醒觀者的生命記憶。 子題二:在時間裡交會 時至今日,歷史神話中出現的永生術或長生不老仙丹的提煉,已由眾多的醫學與科學研究取代,科學更進一步探索人類長壽的方法,並將延緩細胞老化、治療疾病的希望寄託於遺傳基因研究,這是屬於當代社會追尋的續命神話。 每一個人、每一次的老去都是屬於自己的私密經驗,但那些身體的與心理的老去狀態如皮膚皺褶、肢體逐漸難以使喚、雙眼及聽力的退化、情緒反應的變動以及記憶功能減緩等;這一切的老去將以放射狀的方式呈現多種面貌,猶如樹梢與枝葉般延伸出各種共同感知。 就當代藝術的觀點,本子題藉由多面向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藝術詮釋老年光譜;在此,藝術家環繞著年老衰老的情緒感知進而轉化成視覺經驗,並連結眾多世代參與對於高齡經驗的交流。 子題三:誰的時間? 現今文明的社會化程度驅使大多數人經歷了類似的時間經驗,讓日常生活展現高度社會化的群體一致性,本展區透過「時間」做為美學經驗的表現型式之一,揭示了藝術家在媒材上所表現的時間長度與藝術家的人生軌跡與歷程,標記了藝術勞動、時間壓縮與解放的討論,試圖誘發觀眾產生情緒與情感的共鳴,審視自身的生命經驗。 展場照/臺南市美術館提供 繼續 -
召喚記憶:超越中國傳統的藝術
張宏圖、彭薇 10 February - 2 July 2023 Exhibition|Summoning Memories: Art Beyond Chinese Traditions Date|02.10.2023 - 07.02.2023 Veune|Asia Society Texas Opening Reception and Artist Talk|02.10.2023 17:30- 20:00 17:30: Artist talk with guest curator Dr. Susan L. Beningson and... 繼續 -
2023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
蘇笑柏、彭薇、蘇孟鴻、袁慧莉 11 - 15 January 2023 ► 耿畫廊|2023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 地點|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 (新加坡貝夫蘭特大道10號) 展位|BE03 參展藝術家|蘇笑柏、彭薇、蘇孟鴻、袁慧莉 開放時間| ▋貴賓預展 ▋ 01.11(三)14:00 - 21:00 01.12(四)11:00 - 12:00 ▋公眾開放 ▋ 01.12(四)12:00 - 19:00 01.13(五)12:00 - 19:00 01.14(六)11:00 - 19:00 01.15(日)11:00 - 17:00... 繼續
-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楊茂林、吳天章、林鉅 3 December 2022 - 26 February 2023 展覽名稱|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展覽期間|2022.12.03 - 2023.02.26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1A 、1B 展覽室 策展人 王俊傑、黃建宏 展覽介紹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學者黃建宏共同策劃,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聚焦跨領域開端和自我啟蒙的臺灣八〇年代,帶領觀眾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各藝術領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文化現場,進一步開啟以不同視角書寫歷史敘事的多元可能。展覽共計有七百餘件作品、檔案、音像紀錄與訪談,其中包含許多睽違多年再度展出的珍貴檔案文獻。 北美館自2019年起與臺北藝術大學合作「臺灣.八〇.自我啟蒙技術: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研究計畫,並將該計畫相關訪調內容以「啟蒙.八〇」系列專題,於館方發行的《現代美術》季刊連續刊載七期,今年終能以展覽全面性地呈現計畫成果。1980年代是形塑今天臺灣政治與社會樣貌的關鍵時刻,這個時期臺灣各個藝術領域多元發展,以強勁的文化動能向著1990年代爆發。「跨領域」此一現下的熱門關鍵詞,在八〇經驗中並非指涉完整分工後不同領域間的連結與合作,而是在未系統化狀態下對專業性的想像與追求,不分界別地彼此交混、激盪,產生許多難以用單一領域定義的實踐。展覽由五個子題展開,包含「前衛與實驗」、「政治與禁忌」、「翻譯術與混種」、「在地、全球化與身份認同」以及「匯流與前進」,從不同軸線重新梳理紛雜且躁動的狂飆年代。 繼續 -
2022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蘇笑柏、彭薇 10 - 13 November 2022 ► 耿畫廊|2022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位|C01 參展藝術家|蘇笑柏、彭薇 開放時間 | ▋貴賓預展 ▋ 11.10 (四) 14:00 – 20:00 11.11 (五) 13:00 – 20:00 ▋公眾開放 ▋ 11.12 (六) 11:00 – 18:00 11.13 (日... 繼續 -
NEXT—台新藝術獎 20 週年大展
吳天章、姚瑞中、涂維政 29 October 2022 - 15 January 2023 展覽名稱|NEXT—台新藝術獎 20 週年大展 展期期間|2022.10.29-2023.01.15 展覽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展覽介紹 成立於2002年的台新藝術獎,是國內首創同時關照視覺、表演與跨領域創作的藝術獎項。迄今二十年來,不僅打造出具代表性的藝術桂冠,更透過獎項機制的運作,結合專業藝評書寫的推動,成為一股持續帶動台灣整體藝文生態發展的力量。 在台新藝術獎邁入二十週年的重要時刻,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北師美術館攜手合作,推出「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由林曼麗總策劃,邀請三位台新藝術獎得主——姚立群、高俊宏、蘇匯宇擔任策展人,集結40組歷屆得獎藝術家,破除回顧式展覽的框架與邊界,以全新創作、跨域共創、現場演出、直播對談、Podcast、學術論壇、現地行動、雲端影展等多元而有機的方式,共同探問台灣當代藝術的可能性與未來性。 台新藝術獎秉持著支持藝術家的「此時此刻」與「未來方向」的初衷,以開放的態度,不限定美學立場、價值取向與表達方式,追求觀念或形態上的創新與突破。由於獎項獨特的定位,台新藝術獎創設以來,便持續與藝術家一起不斷思考:藝術是什麼?或可以是什麼?本展以「NEXT」為題,以得獎藝術家的「現在進行式」為主體,正是與獎項精神的相互呼應。 展期間,北師美術館化身一處正在發生的劇場,常設的裝置作品與不時發生的現場演出於展場中敞開邊界,相互交織、對話,並常設「藝術在線Art on Air」錄音間,邀請藝術家、藝評人與各領域工作者對談,現場對話同時是展演,直播轉身為podcast。「特攝放映室」則討論當代錄像的電影性與新興技術,選映得獎藝術家的經典作品與全新創作,並延伸出特別放映活動及雲端影展,以此實驗、想像一個得以聚攏未來觀眾的「動態影像場域」。「文獻檔案區」呈現藝術家對歷史文獻的爬梳、詮釋與再創作,也透過展示台新藝術獎、得獎藝術家與其作品的相關書籍、影音資料,邀請觀眾跨越時空,探索、閱讀與聆聽,重新建構台新藝術獎過往二十年的軌跡與台灣當代文化、藝術及當代現象的脈絡及連結。 台新藝術獎不論在過去、現在、未來,都在挑戰新的概念,創造新的價值,不只回應台灣藝術生態的現狀,更是支持藝術創作往前探索的驅動力。如同台新藝術獎設立之初就把「跨領域」納入視野,並非為了跨域而跨域,而是希望回到藝術創作原初的本質去思考,讓創作的選擇和手法更加自由。「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秉持相同的精神,希望跳脫既有的束縛和框架,透過展覽產生新的連結與交互作用,持續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向未知的領域踏出下一步。 繼續
-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1 - 24 October 2022 展位|F04 參展藝術家|林鉅、紀嘉華、姚瑞中、袁慧莉、陳浚豪、楊茂林、蔣友梅、蘇笑柏、蘇孟鴻 貴賓預展|2022.10.20-10.21 公眾開放|2022.10.21-10.24 2022年台北藝術博覽會,耿畫廊將接續首次受邀參展國際展會斐列兹大師(Frieze Masters)展之勢,於熟悉的場域帶來多位深受國際與亞洲注目的藝術家群集,呈現台灣當代多元而豐沛的藝術能量。 透過蘇笑柏、楊茂林、紀嘉華、姚瑞中、蘇孟鴻、陳浚豪、林鉅、袁慧莉及蔣友梅等藝術家對不同媒材的感性消解;乘著各式豐富且細緻的用色、筆勢與材質;於物質與造型美學所闡述的內蘊與意涵間,耿畫廊將在這颯爽秋日,接引觀眾體驗豐饒於心底那一抹深韻的藝術饗宴。 繼續 -
2022 弗里茲大師藝術博覽會
主畫廊單元 12 - 16 October 2022 地點|攝政公園 展位|C14 參展藝術家|吳大羽、陳蔭羆、趙無極、蕭勤 貴賓預展|2022.10.12 11:00-19:00, 2022.10.13 11:00-19:00 公眾開放|2022.10.14-10.15 每日 11:00-19:00, 2022.10.16 11:00-18:00 繼續 -
《暴風之眼》
姚瑞中、袁廣鳴 7 October 2022 - 8 January 2023 展覽地點|南特當代藝術中心—獨特之所 展覽日期|2022.10.07-2023.01.08 參觀時間|週二至週六 09:00–19:00 / 週日 15:00-19:00 展覽介紹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今年度10月7日將於法國南特當代藝術中心獨特之所(Le Lieu Unique)展出臺灣藝術主題展「暴風之眼」(l'œil du cyclone)。此展由國美館策展人黃舒屏和南特當代藝術中心—獨特之所前後任藝術總監Patrick J. Gyger先生、Eli Commins先生共同組織策劃,展覽聚焦七位臺灣藝術家及其獨具風格的創作,包括繪畫、錄影作品、巨型模型、機械動力裝置、手繪漫畫、多媒體裝置等。 展覽從接洽到籌備,正好歷經了全球局勢變化的風暴高峰期,策展團隊提出展題「暴風之眼」回應了這三年以來全世界受到疫情及政治風暴影響,對於生活的新日常有了切身且全新的體悟;而風暴中心指的也正是臺灣從古至今極具挑戰性的地理位置和現實狀態。尤其此刻當下的臺灣,在強力氣旋圍繞下同時有著平靜和躁動共存的特殊性,反映出這座島嶼面對極端衝擊所展現出的奇妙平衡。處於全球高度敏感的權力風暴核心,臺灣在危機四伏環境下所保持的積極態度,打開了一種充滿挑戰性的藝術視野,多元且開放地對於自我的文化歷史進行解構和再創造,同時正面迎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暴風之眼」聚焦的這七位臺灣藝術家,出生於戰後的臺灣,他們歷經臺灣戒嚴後的民主自由時代,具有專業藝術養成也積極參與國際藝術活動,同時見證了這些年來國際情勢的劇烈轉變。這次展出的創作作品包括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的巨幅畫作--姚瑞中2015年創作的〈腦殘遊記--臨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在挑戰經典的山水畫傳統中融入他多年來針對臺灣荒謬歷史與政治現狀所做的十件行為藝術代表作品;袁廣鳴透過〈棲居如詩〉、〈日常演練〉兩件參展作品,以冷靜而詩意的凝視,直視生活日常中的隱形暴力和不安。王連晟〈閱讀計畫〉是一組充滿視覺與動態趣味的機械裝置作品,這個機械組裝的互動裝置雖指涉儒家教育對亞洲學子的影響,但也反思未來充滿挑戰性的科技演化與人工智慧發展;藝術家張立人和黃海欣看似輕鬆詼諧的創作,則反映出新世代對於日常事務雖輕盈但仍深具社會議題獨特詮釋的藝術態度。展覽內容亦有旅英藝術家王郁媜在自我身分及歷史議題上不斷探索表現形式和語言的多重可能,她豐富且極具自由想像的作品〈未曾來過〉,融合了繪畫、聲音、影像和迷人的空間裝置,營造出虛實多重交疊充滿跨界想像的未至之所;蘇匯宇〈未來的衝擊〉透過影像探訪臺灣過去所經歷的未來—摩登的城市願景、美好的生活想像,這些未來的殘破景象和未完成之處,卻也令我們深思如今正在經歷以及即將正面迎對的未來衝擊。 臺灣是一座充滿歷史與未來張力的高科技島嶼,夾雜在極端的平衡裡,衝突和憂慮不安的處境,卻也誕生出深具生活感、哲學省思和美學張力的精彩藝術樣貌,本展赴法展出,希望透過獨具一格的「暴風之眼」,帶給法國南特及歐洲各地的觀眾耳目一新的文化饗宴。 繼續
-
《火墨:霾日常》・袁慧莉 個展
5 October - 2 November 2022 展覽地點|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展覽日期|2022.10.5-11.02 參觀時間|週一至週五 09 :00-8 : 00 展覽介紹 地球暖化導致氣候變異,乾旱、野火焚山、空汙、沙塵暴等景觀,成為地球各國常見生態災難。古來山水畫向以表現「可居可遊」的理想山川為追求,然而,當代真實世界已發生了變異,山林也難逃全球空汙、災變的影響,藝術家袁慧莉不想依舊躲藏在那自以為仍然理想的桃花源幻想中,她希望直面氣候變遷帶來的日常感知,這是創作者面對何謂「真」山水議題時的當代觀點。 《火墨》象徵空汙、燥熱、乾旱的地球氣候,以不用水的宣紙炭灰對臨古畫,隱喻古今氣候變遷現象,或以自創圖像表現日常所見所感的空汙景象。《火墨》相對於「水墨」,從還原墨之物性,去對應於關於呼吸、空氣的墨性,顛覆古典水墨山水畫以「潤墨」為主的傳統美學,以《火墨》的「燥墨」符應當代新的環境議題。 袁慧莉此次於靜宜大學的「火墨:霾日常」個展,將帶來《火墨》觀點較為完整的展出。包含從2015年至2022年創作的《火墨》作品,其中有首次在台灣曝光的2015年第一件《火墨》作品相關文件資料;以及2021年以日常景象為內容的《火墨》新作。為使觀念完整呈現,也將展出2017年至今,幾件以臨摹古畫進行古今墨性對辯的裝置或平面作品;同時也將播放新版的「火墨」紀錄片與出版專冊,祈使觀者能更全面地理解《火墨》創作想法。 繼續 -
《兜兜風》
林鉅 30 September 2022 電影名稱|兜兜風 上映日期|2022.09.30 發行公司|瀚草文創 導演|詹凱迪 演員| 林鉅 、 黃劭揚 、 黃柔閩 、 陳加恩 ・第58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提名 ・第58屆金馬獎國際費比西獎 提名 ・第23屆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第16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主競賽單元 ・第12屆美國關島國際電影節閉幕片 ・第12屆美國關島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繼續 -
如何不同於虛構—涂維政與「方舟博物館」
涂維政 2 July 2022 主談人|涂維政 與談人|簡子傑・鄭玠甫 活動相關資訊 ↓ ◎ 活動為免費參加 ◎ 展覽現場 X 線上直播 ◎ 本活動將全程以中文進行 ◎ 名額有限,盡情把握機會,以免向隅 ◎ 入內聽眾需全程配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額溫及進行酒精消毒 繼續
-
精神跑道|限動進行曲
涂維政 25 June - 21 August 2022 展覽地點|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室-圖書館前廣場、東草坪、仁愛路景觀廊帶、248廣場 展覽日期|20226.25 – 08.21 參觀時間| 靜態展示時段:6.25(六)– 8.21(日),週二至週日全天24小時 作品互動時段:7.2(六)– 8.21(日),週二至週日15:00–19:00 策展人:黃彥穎 參展藝術家:王俊淵、王仲堃、姚仲涵、涂維政、黃贊倫、蔡文章、廖建忠 展覽介紹 「限動進行曲」是由七件富有互動效果的戶外裝置作品組成的展覽,藉由邀請觀眾以身體及聲響探索的過程,來發展出具省思且獨特的人文景觀。 全球化社會以社群媒體作為交換訊息的主要場域,資訊傳遞上的便利促成了一種流動輕盈的文明,當社會傾銷著能快速更換的商品,持久耐用的商品開始被屏棄,我們意識到這種便利並沒有讓事情變少,看似消去距離的社群媒介,有時反而讓人、事、物、地之間的關係變得不安,使得複雜的多重身份開始變得必需。這是一種因應便利而生的問題意識,思考距離作為一種新關係美感的問題。 而「限時動態」作為一種提供我們將日常重新組織為內容的新語法,也作為本次企劃的探討座標,思考著電訊傳播體驗的板塊位移,如何對應著現代人精神處境的變遷。當我們擁有過多的社群關係,讓某種距離意識成為助跑的契機便顯得格外可貴,而能在登入及登出中創造新的樂此不疲,有時就像是首能分享到遠方的浪漫歌曲。 除此之外,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台電「奧拉之城」集換式藝術卡牌遊戲,也將配合這次「精神跑道——空總夏藝站」的活動發表一款全新的專屬魔法卡「精神跑道」,我們可以將這個遊戲視為在期間限定的參與過程中,蒐集「現實」動態的行動,這不僅是作為一種寓教於樂的文化體驗,亦是一場切換虛擬身體去逼近現實認同的實驗。 卜湳文明遺跡——魂遁之輪 |涂維政 《卜湳文明遺跡——魂遁之輪》這件作品,是從涂維政創作的《卜湳文明遺跡》系列中的《魂遁之門》、《魂遁之星》變異成立體造型而來,其外型有著不明飛行物,或是某種具神秘儀式性的雕塑的聯想。這件銅雕作品曾於2016年赴英國卡斯雕塑基金會展出,高3.5公尺,重達7噸。為了可以散置在展出當地模擬成出土現場,作品可拆解成25個組件。作品中央是高聳的巨型圓盤,圓盤中央向左右各延伸出一球體,球形部分以類似智慧積木的方式組合,並鏤空增加浮雕視覺層次與空間性,同時提高結構強度。圓盤下方為法器形狀之棘花座台,托住並支撐輪體。《卜湳文明遺跡——魂遁之輪》保留了「卜湳文明」最典型的形制,一環球體、二環迴文字、三環為「卜湳法器」所構成的「捲索紋」。作品精細繁複,線條優美且重複對稱,疏密有致。在英國卡斯雕塑基金會以擬仿遺址的方式放置於當地白堊土中,歷經暴雪、日曬、雨淋四年,天候所致的酸性土質在作品上遺留了相當美麗的色彩。 一首歌掉在了地上|蔡文章 有時候,夢就像首歌,記憶模糊卻餘音繞樑,有時候則如平行時空般,雖難覓共鳴但能各自表述。相對來說,歌也是一種人們在現實中共同追求的夢境,在歌詞相同、旋律相近的情境裡,投注充滿個人情懷的時空。 床則是一個轉換現實與夢境的載體。藝術家時常在路上看見載滿了廢棄床墊的卡車,思索著那一張張曾作為一天終點的床墊,猶如人的停機坪,在不堪使用後,將要被送往哪裡?如果已經找不到能與它的剩餘價值相符的位置,能把它放在歌裡嗎? 《一首歌掉在了地上》即是一件將廢棄床墊變成音階的作品,人們依然可以在上面休憩、嬉戲,但它已不再標誌著迎接疲憊夜晚的孤獨房間或單調宿舍,因為它將變成一首歌,變成夢的形狀,變成將掉在地上的日常,舉重若輕的回彈旋律。 光電獸# 31——分列式|姚仲涵 《光電獸》系列以空間作為作品的基底,透過場域的精神性進行創作。本次作品《光電獸#31 分列式》以空總的新辦公大樓作為基地,將其斑駁牆面轉化為光的背景,透過燈具的排列組合,創造出有如儀隊般整齊劃一的動態。 在當今的社會氛圍下,我們已經對整齊劃一的閱兵儀式感到厭倦,比起規律,更樂見於紛亂當中的獨特性,在相對於秩序的自由當中,尊重與欣賞每一個獨立的狀態。 無論是整齊劃一或是紛亂的狀態,都會在《光電獸#31 分列式》中呈現。當觀眾的聲響加入,使作品與現場聲音有所互動時,聲光的狀態便將隨之改變。 引力的秘密|王俊淵 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力量,引力驅動著萬物的運行,包含星球的轉動與星系之間的運作。本件作品以地球的引力作為驅動作品的力量,讓民眾從下方昂首觀看星球的轉動,體驗宇宙間引力的奧妙。... 繼續 -
方舟博物館—藝術家導覽
涂維政 18 June 2022 導覽員|涂維政(展覽藝術家) 活動相關資訊 ↓ ◎ 展覽現場 X 線上直播 ◎ 活動為免費參加 ◎ 本活動將全程以中文進行 ◎ 入內聽眾需全程配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額溫及進行酒精消毒 繼續 -
蒐懷志—作品中的藏寶圖
楊茂林 18 June 2022 主講人|楊茂林(展覽藝術家) 與談人|鄭乃銘(《當代藝術新聞》總編輯) 活動相關資訊 ↓ ◎ 講座現場 X 線上直播 ◎ 活動為免費參加 ◎ 本講座將全程以中文進行 ◎ 現場座位有限,建議提早到場以免向隅 ◎ 入內聽眾需全程配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額溫及進行酒精消毒 繼續
-
2022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蘇笑柏、蔣友梅、蘇孟鴻 27 - 29 May 2022 ► 耿畫廊|2022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地點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位 │ 1B30 參展藝術家 │蘇笑柏、蔣友梅、蘇孟鴻 開放時間 │ ▋貴賓預展 ▋ 05.25(三)12:00 – 20:00 05.26(四)12:00 – 20:00 05.27(五)12:00 – 14:00 05.28(六)12:00 – 14:00 05.29(日)11:00 – 12:00 ▋開幕之夜... 繼續 -
2022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當代網域 20 - 22 May 2022 ► 耿畫廊|2022台北當代 地點 │台北世貿中心一館 展位 │ C03 參展藝術家 │蘇笑柏、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 開放時間 │ ▋貴賓預展 ▋ 05.19(四)14:00 – 17:00 ▋開幕之夜 ▋ 05.19(四)17:00 – 20:00 ▋公眾開放 ▋ 05.20 (五) 11:00 – 18:30 05.21 (六)... 繼續 -
2022 弗里茲紐約藝術博覽會
主畫廊單元 18 - 22 May 2022 ► 耿畫廊|2022 弗里茲紐約藝術博覽會 地點 │ 棚屋表演藝術中心 展位 │ B03 參展藝術家 │蘇笑柏、薛保瑕、姚瑞中、蘇孟鴻 開放時間 │ ▋貴賓預展 ▋ 05.19 (四) 11:00 – 19:00 05.20 (五) 11:00 – 19:00 ▋公眾開放 ▋ 05.21 (六) 11:00... 繼續
-
虛實之間― 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涂維政個展」
涂維政 27 April - 3 July 2022 展覽地點|法國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 展覽地址|405, Promenade des Anglais Arenas, 06200, Nice 展覽日期|2022.04.27 – 07.03 臺灣藝術家涂維政於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展出的「現在的未來:國家博物館的卜湳文明」個展於4月中旬結束後,在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的促成下,將旋即轉赴法國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départemental des Arts Asiatiques)展出,展期自4月27日至7月3日止。 本展將同樣呈現4件作品,以融入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常設展的方式與該館藏品進行對話,4件作品中最大型的〈魂遁之舟〉更將放置在該館展廳最醒目之處,勢必吸引觀者駐足欣賞。此外,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也將透過投影方式,呈現涂維政所虛構之「卜湳文明遺跡」現場,讓參觀民眾對涂維政的作品及其創作理念有更深入的瞭解。 藝術家涂維政有感於現代人面對網路時代的繁雜訊息,並受科技虛擬世界的啟發,自2000年開始以大量的石膏、水泥、泥土等材質,以手工方式雕、刻「遺物」,創作出大量的偽古物,虛構出一個偽古文明「卜湳文明遺跡」,爾後便持續以此主題創作一系列作品,內容挪用考古機制、模擬文明遺址現場、媒體操作、偽紀錄報導、博物館特展形式與導覽、設計周邊商品與活動話題等,試圖對臺灣一度盛行的古文明特展現象作出批判,並企圖挑戰觀眾對於展覽及美術館體制內展示策略的批判思考力。 於1998年開館的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亞洲傳統藝術,亦有部分當代創作品。涂維政4件作品隱身於該館藏品中,不僅將在虛實「遺物」之間創造展覽體制的對話;在法國當地民眾的近身觀賞下,臺法文化交流或也將產生有趣的連結與互動。 繼續 -
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
吳天章、姚瑞中 9 April - 3 July 2022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展覽室 展覽日期|2022.04.09 – 07.03 參觀時間|週二至週五 09:00–17:00 / 週六、週日 09:00–18:00 策展人:賴駿杰 參展藝術家:吳天章、李立中、杜韻飛、周慶輝、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羅秀芝、張美陵、梅丁衍、陳界仁、陳順築、陳敬寶、黃子明、楊登棋、楊順發、鄭亭亭、藍仲軒 展覽介紹 臺灣當代藝術在1990年代達到一波認同議題的高峰,許多藝術家紛紛以本土語彙重新探討歷史與認同,也因各種自由的、現代的觀念與資訊引入,對於所謂認同的理解也重新獲得解放,不再拘泥於民族國家的前現代認同,而有更多關心性別的、土地的、家庭的,與自我認同等討論面向的作品出現。認同,在臺灣當前的當代藝術實踐中,實際上被掩藏在更為聚焦且具體的創作方法論中,例如歷史改造(歷史與政治認同)、家庭相簿(家族認同)與LGBT(性別認同)等,乃至於即便是普遍被認為走在前沿的科技、數位與網路藝術中,那人機一體的未來賽博格,或近期相當熱門的元宇宙與NFT等議題,莫不觸及所謂認同議題。而這一切(如果不是全部的話)皆與「檔案(與其生成技術)」有關。 德希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在《檔案熱》(Archive Fever,1995)中從字源學的脈絡切入,認為「檔案」本身具有雙重矛盾與其兩面性:即「起始(commencement)」與「命令(commandment)」,直指檔案、時間與治理之間不可分割的原生關係。然而,這裡的起始也有兩層意義,它首先指的是檔案對於過去即緣起的記錄,但它另一方面也指的是在成為檔案之當下才起始之真正的「解放」——思想的與記憶的。也正是其與時間/歷史之間的關係,以及其所保存或建構的「真實」,檔案成為「認同」所賴以定錨的重要關鍵。作為一同樣複雜多義的辭,認同(identity)也與「真實」息息相關,對於什麼是真實、可信任者之追索過程,就是所謂認同。本展所邀請之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們,更以攝影與延伸技術重新「檔案化」他/她們所理解的「現時/現實」,呈現出彼此相異的認同線索。將本展幾個重點思考串連起來的關鍵即為「時間」 作為與立陶宛國家美術館所策劃的「揭幕:尋探立陶宛攝影中的認同」之對話展,本展並不意以編年或時序作為展覽呈現的軸線,相反地,本展將緊扣「認同」之為共同的核心命題(同時也是兩國面臨的相似困境),集結「檔案之為方法」、「反檔案」、「再檔案」,與「檔案的歷史編纂學」等創作方法與意識的攝影藝術作品,展開不同面向的認同追索。如果紀實攝影為的是揭露(uncover)真實,那檔案導向就像是以「覆蓋(cover)」作為方法來重新書寫真實;覆蓋,一方面所欲表達的是如同檔案機制一般,將事物歸檔、命名(也同時指認,identify)與保存(protect),另一方面,藝術家們又再次地以其藝術實踐來報導(covering)這些被掩蓋的事物。於此同時,「認同」也像是披覆上層層面紗般,多重,且總是逃逸的「真實」。 繼續 -
2021 「縱・橫」王懷慶藝術展
王懷慶 28 December 2021 - 31 March 2022 2021 「縱‧橫」王懷慶藝術展 展期 │ 2021.12.28-2022.3.31 地點 │ 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參展藝術家 │王懷慶 展覽前言‧縱橫說 策展人蘇丹 「縱‧橫」展不僅展現了王懷慶先生的藝術風采,更在他的藝術人生告白中揭示了其藝術的密碼。 形式和語言 縱橫是形式:對一位畫家而言,縱在精簡,直至生成惜墨如金的絕美之作;橫在繁衍,是嘗試各種變異的過程,最終區分出優種和亞種。縱觀王懷慶先生五十年來的作品,總體趨向是在簡化。從80 年代具象的、生動的、熱烈的情感表露,逐漸趨於概念化、符號化、觀念性的冷峭抽象。但若縮小時間的尺度去觀測他創作的過程,通過草圖、手稿、手記則會看到存在於作品背後一片狼藉的糾結、一地雞毛的零落。而所有這些雕零的堆積,最終成為了其結果的沃土。 縱橫是結構:縱和橫體現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維度的力道,它們總是同時存在著,道雖不同卻相合謀。縱橫是結構的表象更是結構的過程,還是結構的法則,縱橫是不斷反覆著的建構和解構的兩種形態語言。 王懷慶先生早期作品的畫面重在結構,無論具象或抽象,各種形式在構建平衡。中期的作品出現了解構的形態,2005 年創作的《格局》就是在畫框的制約下,松綁結構性的語匯,讓它們散漫、漂浮;近期的作品試圖突破畫面框架,驅使畫面要素自成一體融入外在的空間界面。 縱橫是空間也是時間:縱橫是空間的結構,也是空間本身。畫面中縱向的元素和橫向的元素雖受制於物質畫面的二維屬性,但它們並不甘心就範。它們憑借物質存在的意象進行悖逆。二者間或一輪的推移、拓展是時間流逝之下空間的擴張。它會同時表現在藝術本體和藝術家的觀念之中。水平方向的傾斜導引出透視和縱深。縱向是時間的軸向,連續的縱向形式是時間的刻度。如果說“故園”系列釋放的是一種懷舊的情緒、是文化性的,2008-2009 年創作的“空房子”系列就是圖像化的哲學,是空間和時間的合體,空間因時間的介入而變得恍惚。 態度和觀念 縱橫是藝術生命的形態:對於一位藝術家而言,創作的人生,縱是執著的表現,入道時的義無反顧,求索中的一意孤行;創新的過程,橫表現在任意的出遊,反映在左顧右盼地參照。 自王懷慶先生十二歲進入中央美院附中學習開始,他的人生就與藝術思考及創作水乳交融,從不曾遊移、偏離這條大道,並始終貫穿著對傳統的認知、對當下的覺察、對未來的想象。這三個思考向度,或交替或並行,像交織的線,如打結的繩索。 縱橫是行進中的停頓:縱是不斷變化和叠代的軌跡,橫是停頓之間的思考和實驗。藝術創作的階段性是一種規律的必然,它是環境和主體意識共同作用下的形態變化。縱向的變化在時間的坐標軸上表現並不均衡,總會出現快速、緩慢、停滯等不同的狀態。停頓是質變的開始,標榜和強調被隱藏著的巨大成就。 停頓是成熟和穩定階段的強力表達,是新語言的深情詠嘆,新形式的超級狂歡。1999-2003 年創作的作品《行》就是一個典範言說,橫向鋪陳開來的豎線組成的畫面印證了縱橫間的多重反轉。 縱橫是思辨:縱和橫代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方法,看似相互矛盾。古語中有“合縱連橫”之說,“合縱”表示聯合,而“連橫”喻義拆分,二者既相互否定又彼此協作。繪畫的思維中也有一正一反,一實一虛,一里一外,一張一弛的權衡、反襯和借鑒。 王懷慶先生的作品中,矛盾性總是成對出現,階段性的作品之間也有這種跡象。因而在這次較為集中的展覽上,我們會看到壓制和釋放,沖突與和解,晦暗和光芒,甚至立體和平面的混合、糾纏。對作者而言最美的,就是在這縱橫之間的顫動。 繼續
-
2021 悍圖行動 悍圖社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5 December 2021 - 22 January 2022 策展人|林郁晉 協同策展人|黃鼎鈞 藝術家|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連建興、楊仁明、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 展覽日期|2021.12.25(六)–2022.1.22(六) 開幕|12.25(六) 17:00 座談|2022.01.08(六) 14:30 – 16:00 與談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 展覽網址|http://www.frees-art-space.com/thehantoomovement.html 展覽介紹 1998 年成立以來,悍圖社每年均舉辦個展或聯展,就團體身份或個人創作而言,都在臺灣藝壇上擁有強勁的力度和影響。 2017 年悍圖社於國美館盛大辦理了「硬蕊 / 悍圖」一展; 2018 年在關渡美術館的 「搏擊俱樂部 —— 悍圖 20 年」;及臺東美術館「悍圖 20 週年... 繼續 -
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楊茂林 11 December 2021 - 10 April 2022 藝術家|楊茂林 參展名稱|「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參展時間|2021年12月11日至2022年4月10日 參展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302展覽室 策展人|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覽組組長 黃舒屏 國立臺灣美術館將於12月11日推出「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研究主題展,回應近年來大家所關注臺灣島嶼身分與地緣政治議題,同時也呼應由行政院推行的「向海致敬」政策,希望透過更加多元的觀點,來詮釋臺灣的文化發展與海洋環境之間的關係。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本次結合國美館典藏品及7位藝術家創作等作品,透過三個關鍵命題「大航海時代、亞洲航線與海上絲路」、「亞洲冷戰格局及帝國邊緣」、「經濟、物質交易與人權」,帶領觀眾了解臺灣與世界史的緊密關聯。 展覽主題「逐鹿之海」借用成語「逐鹿中原」之意,以「鹿」比喻政權、地位,「鹿」亦音同「祿」,不僅有得其要位之意涵,也具極高的交換價值,「鹿」在臺灣最早期的國際貿易上也佔有重要地位與意義。因此展題「逐鹿之海」取其群雄爭奪利益的競逐之意,以海洋脈絡的權力競逐史轉化臺灣過去以中原文化為核心權位的論述觀點,重新思考臺灣在海洋版圖中的文化脈絡和敘事。透過描繪「物」、「人」及「文化」在全球串聯的歷史與經濟浪潮下的移動狀態,進而探討在經歷多個時代結構轉變下,在競爭裡常被忽略或壓抑的人性價值,以及鮮少被關注的勞工與人權問題。 本次展覽共展出7位當代藝術家(楊茂林、許家維、陳界仁、盧昱瑞、林冠名、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共約30組作品,以及來自臺南市文物資產管理處珍貴的熱蘭遮城出土文物、還有講述清朝出兵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的國美館版畫藏品《平定臺灣戰圖》。國美館在2015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中委託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針對外移工在臺灣工作人權議題所創作的影像作品〈壽〉、〈灑鹽於海〉、〈同意/否決/未定〉。這些展出創作分別從不同的觀點勾勒出臺灣在歷史洪流下物品及文化移動的路徑、政權與經濟產業轉移下的衝擊,包括在臺灣在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位於亞洲經貿轉運站的角色、海上貿易、商權的激烈競爭;以及十七世紀之後臺灣在海洋脈絡與世界局勢中位處地緣政治與經濟連結的關鍵角色。 圖片來源 國立臺灣美術館 新聞稿來源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10139&request_locale=tw 繼續 -
「平沙落雁 – 音樂的詩意與力量」
彭薇 19 November 2021 - 8 May 2022 展期|2021.11.19 - 2022.05.08 地點|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平沙落雁》系列作品,是彭薇從中國古曲《平沙落雁》獲得靈感,將水墨與西方音樂家如:莫札特、貝多芬、蕭邦等的私人書信結合,並以樂譜的方式作呈現。 中國當代藝術家彭薇的裝置《記憶的遷徙 — 平沙落雁》和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傳統繪畫與樂器一同展出。在這次展覽中,彭薇作品展示了音樂與藝術在新冠疫情期間的重要作用。彭薇的作品由樂譜架、西方作曲家的信件、以及繪畫組成,向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及全球的音樂家致敬。展覽還陳列了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拉爾夫.金(Ralph King)收藏的樂器,並慶祝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回歸舞台。在疫情期间, 彭薇的作品與管弦樂團的回歸是對克利夫蘭本地社區的回饋。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1
11 - 14 November 2021 展位 │ C01 參展藝術家 │ 彭先誠、薛保瑕、彭薇 尊貴藏家預覽 11.11 (四) 2:00 - 8:00 p.m. 尊貴藏家預覽 11.12 (五) 1:00 - 8:00 p.m. 公眾日 11.13 (六) 11:00 a.m. - 6:00 p.m. 公眾日 11.14... 繼續 -
想像的相遇—《神曲》對話《山海經》
彭薇 6 November 2021 - 20 February 2022 藝術家|彭薇 參展名稱|想像的相遇——《神曲》對話《山海經》 參展時間|2021.11.06-2022.02.20 參展地點|上海明珠美術館 恰逢「義大利語之父」但丁逝世700週年,「想像的相遇——《神曲》對話《山海經》展」在安藤忠雄設計的上海明珠美術館舉辦。展期為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2月20日。 展覽由史詩巨著《神曲》手稿與5位意大利藝術家和與之呼應的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關聯的7位中國藝術家精彩之作構成。70餘件多元媒材作品,涵蓋繪畫、版畫、剪紙、裝置、影像等形式。 彭薇正在創作的最新系列「我們都需要故事」首次呈現於展覽中。這組繪畫與動畫的新作借鑒於敦煌壁畫61窟的建築圖式,是使用多維度,多媒體敘事的新嘗試。 如果說2017至2018年的「七個夜晚」系列旨在講述平行空間的故事,「我們都需要故事」則是企圖探求縱向空間和橫向空間疊加的敘事方式。 作品由若干「塔」空間裡層層遞進的故事組成,進而衍生出更多的形式如:小幅繪畫和動畫。它們既似「塔」的故事的延伸,又似高塔壘砌之後的分解與拆離。 彭薇對「塔」的概念迷戀已久。舍利塔、巴別塔、倫敦塔、象牙塔,金子塔、雷峰塔……塔是空間的疊加,故事的疊加,抑或是慾望的疊加,精神向度的疊加。在逐層向上的塔的空間中,現實、夢境、神話傳說、聖經或佛教故事、人對生的感念或者對死亡的想像……有如碎片,被其重構、拼合。 彭薇認為:只有那種複雜多變,很難講清楚的故事才值得被講述。借用藝術或文學的虛構興許可以讓我們說出部分的真相。就像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人們都需要一個大的故事。 圖片來源 明珠美術館 新聞稿來源 https://chinahot.org/finances/656965.html 繼續 -
「超融體 ─ 2021成都雙年展」
薛保瑕 6 November 2021 - 6 April 2022 日期|2021.11.06 - 2022.04.06 地點|成都天府藝術公園 「超融體 ─ 2021成都雙年展」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府藝術公園(成都市天府美術館、成都市當代藝術館)盛大開展。 2021成都雙年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擔任總策展人,著名藝術史學家呂澎作為學術委員會主任,與8個策展團隊、18位聯合策展人、1個學術委員會共同攜手策劃。(註1) 總策展人范迪安言:「展覽的策劃,既要展現中國和世界藝術發展的特徵與趨勢,也要與成都這座城市的人文傳統,生活方式與當代發展理念相契合,因此,我考慮了 『 融 』 這個主題詞,用以概括當代藝術打破疆界、超越邊界的創新探索,也體現藝術創造活力與成都文化建設的關係。作為國際性展覽, 『 融 』 也體現中國通過文明互鑑、文化交流推動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註2) 展覽將由 8 個主題展版塊、1個國際美術館館長峰會和17個平行展板塊組成,共邀請了海內外275位藝術家參與,覆蓋全球35個國家與地區。8個主題展分別為:「多態共生」、「家園共棲」、「智能共振」、「時潮共燃」、「生態共度」、「意匠共鳴」、「民族共情」、「美育共線」8個版塊,而館長峰會將以「未然共思」作為總主題。(註2) 藝術家薛保瑕此次將參與主題展「多態共生」的展出,此主題展是由范迪安、呂澎、邱志傑、張子康、楊衛與冀少峰擔任聯合策展人,以全球當代藝術文化發展的日益多元化,所形成的交融、對話景觀作為此次「多態共生」主題展的展覽概念。(註2) 第一版塊「多態共生」參展藝術家包含: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英國)、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冰島-丹麥)、曾梵志、大衛·若科比(David Rokeby,加拿大)、丹尼爾·布倫(Daniel Buren,法國)、範勃、菲托·薩格雷拉(Fito Segrera,哥倫比亞)、傅中望、何多苓、何工、加布里埃爾·萊斯特(Gabriel Lester,荷蘭)、蔣友柏、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比利時)、卡塔琳娜·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德國)、雷安德羅·埃利希(Leandro... 繼續
-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1 - 25 October 2021 展位|L01 參展藝術家|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 貴賓預展|2021.10.21-10.22 公眾開放|2021.10.22-10.25 例外狀態|林鉅 2021年的現今,全球已然迎來「後疫情時代」的嶄新紀元;而耿畫廊自 2021年初迄今,更經歷了 Frieze New York at the Shed、Art Basel Hong Kong、DnA SHENZHEN 設計與藝術博覽會以及即將到來的 Frieze London 等各大藝術博覽會盛事。在參與並見證了國際藝壇諸多變與不變同時,耿畫廊向自身根源尋索,將在睽違五年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首次回歸帶來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以及林鉅等台灣代表性藝術家新作。期待於熟悉的空間語境中,為各位呈現身在台灣創作者們於世界脈動曳引下,如何以自身藝術語彙回應當代所面臨的變局。 作為當代藝術指標性前輩,楊茂林的創作一直緊密貼合著台灣社會脈動;此次以烏鴉、雲豹、台灣原生百合花及檜木等承載台灣意象的鮮明符號,於原木繪畫系列刻畫出台灣歷史維度中多元時空的文化交錯。而台灣代表性女性藝術家薛保瑕,於其對抽象藝術的叩問歷程中,帶來了不同於過往的起點;九條不同色域的冷抽象基調融合其上的熱抽象表現,於冷熱兩端的「合流」境域中,藉由色彩、造形、構成、動勢的鋪陳,牽引出抽象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關聯效度。 活躍於國際的藝術家姚瑞中,展出其別具風格的「姚氏山水」繪畫。滿璧輝煌襯托著的當代消費文化符號,彷彿對現今嚴峻時局下的反動;挑釁著傳統水墨「正統性」的同時,以畫面中令人會心一笑的荒誕情節突顯出另類超脫。而當代與傳統的對應關係,同樣出現在陳浚豪標誌性的「蚊釘山水」系列。透過數以萬計的工業素材「蚊釘」,陳浚豪將名家傳世繪卷置換為三維的光影水墨 —— 濃密針點所暈染出的山水丘壑,足令當代工業美學突破原作的水墨框架,於經典的挪用與再造下,激盪出文本敘事的顛覆與新生。 特別策展單元「例外狀態」裡,耿畫廊則為各位帶來癲狂的說書人林鉅。透過融合神話、哲學與感官生命的心靈探索,林鉅於繪卷上演示著一份熟悉而陌生的宇宙觀。畫面中肢首不全且手足相食的聖像,彷彿與《山海經》中「視肉」傳說對位印證;將看似駭人的圖譜,化身為童乩巫覡喃喃道出的現世讖言。 繼續 -
弗里茲倫敦藝術博覽會 2021
主畫廊單元 13 - 17 October 2021 展位|D16 參展藝術家|吳大羽、蘇笑柏、蔣友梅、蘇孟鴻 貴賓預展|2021.10.13 11:00-19:00, 2021.10.14 11:00-13:00 私人預展|2021.10.14 13:00-19:00 公眾開放|2021.10.15-10.16 每日 11:00-19:00, 2021.10.17 11:00-18:00 歷經防疫風雨,當代藝術頂尖博覽會——弗里茲倫敦藝術博覽會將於2021年10月正式回歸。在展會精選而出的全球頂尖畫廊中,耿畫廊榮幸地成為本次展會少數於主展區與會的華人畫廊。本次於弗里茲倫敦的首度亮相,耿畫廊將為各位帶來華人抽象之父吳大羽、旅德當代抽象大師蘇笑柏、旅英女性藝術家蔣友梅以及台灣藝術家蘇孟鴻等四位活躍亞洲及國際的華人藝術家群集。於華人抽象繪畫自源起而至現今的流變中,為來自文化軸線彼端的西方觀眾梳理出東方抽象完整而多元的脈絡;呈現不同創作者們承續並解構傳統文化符碼的藝術探索,將觀者引入東方美學哲思與當代藝術思維所交織出的不同維度,品味那游弋自如的筆墨遊戲。 吳大羽(1903-1988)| 身為於1920年代第一批留學法國的藝術家,吳大羽一生致力於現代華人藝術的改革與發展。 在其於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派等現代藝術流派的探索中,將現代色彩理論與形式表現導入中國書道和文人水墨畫的寫意筆法,並依據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勢象、光色、韻調」三方面作結合;其融會東西方藝術哲思所提出的「勢象主義」(Dynamic Expressionism)繪畫理論,更成為其門生——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華人第二代抽象繪畫巨擘所承繼的創作核心。 吳大羽所構建的抽象藝術體系,不僅填補了中國現代美術史上一段長時間的空白,更形塑了與西方戰後抽象浪潮同步的東方體系,被稱為「華人現代主義抽象繪畫之父」。 展覽精選 生平紀事 蘇笑柏(b. 1949)|... 繼續 -
JINGART 藝覽北京博覽會PLATFORM 線上單元
10 - 27 June 2021 JINGART 藝覽北京博覽會PLATFORM 線上單元 參展藝術家 吳大羽 耿畫廊將於本屆藝覽北京PLATFORM單元為各位帶來「華人抽象開拓者──吳大羽個展」,引領觀者回望華人抽象繪畫的起源,一探華人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之父吳大羽窮其一生的動人藝術探索。 身為第一批留學法國的華人藝術先鋒,吳大羽融會東西方藝術論述的嶄新繪畫理念,不但燃亮了諸多後進學子的雙眼,更令源於西方的油畫藝術終能與東方深藏千年的抽象韻致形色交融;其「勢象、光色、韻調」的創作核心論述,啟迪了包含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等多位日後享譽國際的抽象藝術大師,為日後輝煌的華人抽象表現主義繪畫譜出一曲悠揚的序章。 然而,當「勢象主義」成為吳大羽引領東方抽象藝術探索的重要路標,這「形式主義祖師爺」的「反動學術權威」身份,諷刺地成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長期不公遭遇的緣由。儘管如此,吳大羽仍將那不見容於時代的絢爛墨彩,悄悄藏進其閣樓斗室抽屜中,堅持著自身的藝境拓荒;並在困頓的生活中,不忘以往返魚雁將其美學思索化為如詩的文字,持續地對後學提供指導與鼓勵,終令這長耘於空默的抽象潛流,得以在近百年後的今日,綻放著絢麗的飛光采韻。 隨著大時代起伏的人生際遇,令吳大羽得以於黃金歲月成為華人抽象繪畫奠基者;卻也在世代變革的跌宕中驟然隱沒。然而,追溯華人抽象藝術的源起,這位被遺忘多時的一代宗師,則注定擁有屬於自己的絢爛篇章留駐歷史長河。本次特展除了蒐集諸多重要文件如戰亂時期與學生趙無極等人的書信原稿展出,更獲得吳大羽家屬支持,展出《色奏》、《韻步》兩件吳大羽最終油畫遺作,完整呈現吳大羽身為華人抽象繪畫開拓者的藝術生涯。耿畫廊僅以本次特展紀念這位非凡的藝術家與卓越的教育領航者,期能以著眼於華人藝術史的爬梳與定位,引領各位細品二十世紀之初的華人抽象韻譜。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2021
19 - 23 May 2021 耿畫廊展出資訊 Art Basel 線上展廳——耿畫廊 展位 1C33 參展藝術家 蘇笑柏、蘇孟鴻 2021年5月夏時小滿之際,歷經全球防疫風雨的華人藝術界,終於迎來了亞洲首席藝術博覽會兩年來首次實體展出—— 2021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於各界均憧憬著夏收盈滿的現今,耿畫廊將為各位帶來蘇笑柏(b. 1949)、蘇孟鴻(b. 1976) 兩位活躍國際與亞洲的華人藝術家聯展。在滲入創作者基因的東方哲思表現中,勾勒出華人藝術家們於疫情之下的內在觀照或反動;將觀者引入傳統美學意識與當代藝術所交織的不同維度,品味後疫情時代中那仍游弋自如的藝境探索。 繼續 -
紐約婓列茲藝術博覽會 2021
Galleries 6 - 9 May 2021 展位 A02 參展藝術家 張宏圖、蘇笑柏、姚瑞中、蘇孟鴻 貴賓預展|2021.05.05 11:00-19:00, 2021.05.06 11:00-19:00 公眾開放|2021.05.07 11:00-19:00, 2021.05.08 11:00-19:00, 2021.05.09 11:00-17:00 歷經防疫風雨,當代藝術頂尖博覽會—— 弗里茲藝術展終於迎來疫情後的首個實體展會 Frieze New York at The Shed 。在精選而出的全球60 餘間頂尖畫廊中,耿畫廊很榮幸地成為展會中唯一與會的華人畫廊,並展出張宏圖 (b. 1943) 、蘇笑柏(b. 1949) 、姚瑞中(b. 1969) 、蘇孟鴻(b.... 繼續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植島紀年─島嶼植物的史詩壯遊」
涂維政 8 April - 14 May 2021 藝術家涂維政受邀參展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藝文中心舉辦的「植島紀年─島嶼植物的史詩壯遊」。 本展邀請藝術家們以各種媒材進行植物 主題的系列創作,再現了島嶼植物的生命史與對未來人類與環境生態的想像。 植島紀年─島嶼植物的史詩壯遊 展期 │ 2021.4.8-5.14 地點 │ 陽明校區 藝空間 參展藝術家 │ 凱文‧伍德森(Kevin Woodson)、涂維政、劉子平 繼續
-
春節休館公告
7 - 16 February 2021 謝謝您一直以來對耿畫廊的愛護與支持,在此敬祝各位新春愉快、金牛迎春! 我們將於 2/7(日)- 2/16(二)休館,並於 2/17(三)恢復營業。耿畫廊開春後展覽「隱身皴:袁慧莉 個展」於 3/6 (六)開幕,展期為 3/6 - 5/8,敬請期待並密切關注! 張宏圖|野牛瑞鶴圖,宋徽宗之後907年|2019|油彩.壓克力.畫布|178 x 170 cm 繼續 -
+1黛 OldWays, Young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8 November - 26 December 2020 展覽地點|福利社(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展覽日期|2020.11.28 (六) – 2020.12.26 (六) 參觀時間|週二-週六 11:00 - 19:00 耿畫廊藝術家楊茂林、 吳天章 以及涂維政 參展的悍圖社 2020年度聯展「+1黛 OldWays, Young」於今日下午5點開幕。楊茂林將展出在2019年個展後研究的木料繪畫成果;吳天章也將在本展率先公開《港口情歌 》新作的劇照以及紀錄短片。 涂維政則展出由廢棄工廠零件、建築殘塊和周遭植物所製的人造石,其中一件人造石還是與兒子的共同創作,更在展場內以博物館式首次呈現兒子的平面與立體手稿,反應工業文明興衰與一對父子日常互動。 繼續 -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姚瑞中 21 November 2020 - 14 March 2021 日期|2020.11.21-2021.03.1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藝術家姚瑞中《 巨神連線 》系列攝影作品受邀於台北雙年展展出。本屆台北雙年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題,由法國學者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共同策展,並由林怡華擔任公眾計畫策展人,導入「政治協商的合縱連橫」以創造「外交新碰撞」的情境,用策展結構和空間配置塑造一座有如「星象廳」的場域。 《巨神連線》系列始自2016年,歷時一年半,密集走訪全台拍攝一萬二千多座廟宇,集結成300張陣列透寫「人類欲力」的黑白影像。 「若將巨大神像比擬為超級電腦,筆記電腦可視為小尊神像供奉在家,電腦主機需要與伺服器連線才能展現其神通廣大,神像透過法師念咒開光就像電腦需要開機密碼,分神出去的眾多神像需要與主神連線,神明法力越來越高就如同電腦需要下載升級各類驅動程式,廟公如同工程師[……]但再現此「相」實為幻影,因為所見實相非相,[……]若過度執著於相即生迷惘,將墮入永劫輪迴之中而不可自拔焉。」— 姚瑞中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繼續
-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姚瑞中 17 October 2020 - 28 February 2021 【 耿畫廊 | 藝術家新聞 Artist News | 姚瑞中 Yao Jui-chung 】 國立臺灣美術館 主辦的第七屆 台灣美術雙年展 Taiwan Biennial 今天盛大開幕!由姚瑞中擔任策展人,以「禽獸不如 」(Sub-zoology)之命題,重新思考人類如何面對有情眾生。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Subzoology: 2020 Taiwan Biennial 展期Date:2020年10月17日至2021年2月28日 地點Venue:國立臺灣美術館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繼續 -
《潮汐1884 》‧ 吳天章個展
吳天章 25 September - 25 October 2020 由基隆市政府指導,基隆市文化局主辦的「2020向大師致敬 - 吳天章‧潮汐1884創作計劃」,目前正於甫修復完成的日治時期古蹟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展出。「向大師致敬」系列活動今年特別邀請到國際知名、兩次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當代藝術家吳天章,回鄉與文化局策辦展覽與系列活動,勾勒出家鄉基隆在其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從他眼中看見這個城市不同面向的樣貌、變化與發展。 作為與故鄉基隆有著濃厚情感的首次家鄉特展,吳天章除了帶來曾於威尼斯雙年展出的代表性錄像裝置作品《再見春秋閣》、《難忘的愛人》外,更特別為本次展覽空間—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現地創作全新作品《潮汐1884》及聲音裝置系列,探討他在基隆的成長經驗與創作歷程;分享其創作三十逾載的生命觀與時間觀。 而本次展場特別選址位於中正路的要塞司令校官眷舍,乃是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重要木作文化資產。日式風格的建築設計,當年為因應基隆的多雨環境,大幅增加特殊設計,如超過2尺的雨庇、開口加大的排水溝、高達15公分的門檻和磚造地基等,在在流露出雨都基隆獨有的地方風情。 為完整保存滿載歷史語彙的展覽現場,耿畫廊與TKG+特別與基隆市文化局合作,將本次「《潮汐1884 》— 吳天章個展」收錄於虛擬展廳資料庫建置計劃中。透過3D全景攝影技術,詳細記錄修復團隊對於歷史場景的還原與再造;同時整合特展中詳盡的藝術家簡介、展出作品以及相關展覽資訊,將來自不同文化團隊的心血結晶凝結。讓觀眾也能在數位國度中,與吳天章一同來到這充滿歷史記憶的遺址,透過創作召喚過往美好或滄桑的經歷,聆聽當代藝術與歷史空間的悄聲對話,回溯記憶裡的港都風情。 線上展廳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指導單位 基隆市政府 主辦單位 基隆市文化局 策展單位 水谷藝術 藝術家 吳天章 繼續 -
聖堂回想-和平島遺址藝術教育推廣計畫
涂維政 19 September - 1 November 2020 「聖堂回想 -和平島遺址藝術教育推廣計畫」是由涂維政老師代表台北藝術大學帶領5組藝術家,以考古、和平島出土遺物為主題,發想一系列工作坊,並邀請挖掘和平島 遺址的清大考古團隊實地導覽,期望透過為期近兩個多月的現地展示空間與工作坊,讓參與民眾一窺考古文化之奧妙,體驗瞭解和平島在地特有的歷史文化軌跡。 更多資訊,請至 養雞場藝術發展協會 臉書專頁 展覽日期|2020 / 9 / 19 (六) ~ 2020 / 11 / 01 (日) 展示中心位置|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42號 開館時間|週三~週日 10:00~17:00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 基隆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養雞場藝術發展協會 繼續
-
彭薇:女性空間
8 - 29 July 2020 由知名藝術史學者,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策劃的彭薇個展「彭薇:女性空間」將於2020年7月8日-29日在廣東美術館舉辦。對照四年前彭薇在蘇州博物館個展「我想起了你」,此次廣東美術館「彭薇:女性空間」是一次從內到外的徹底蛻變。藝術家由閒淡悠遠的旁觀者,變為想像力無限生長的講述者,從不介入變為介入,從過去時的懷念,進入現在時的追問,承擔起某種義務,提出問題。 展覽以彭薇獨特的女性空間意識,集中呈現2017年-2020年創作的「七個夜晚」、「Hi-Ne-Ni」、「故事新編」、「閨範」、「窺」、「夢中人」、「器世間」7個系列近60件作品,涉及水墨、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通過對外在空間和內在空間的書寫再造,敘述自己對女性共同命運的體認,表達複雜而難以言說的感受。 藝術家介紹 1974 生於中國成都,南開大學哲學碩士,現居北京。她的作品結合了中國文人畫的經典美學與當代生活形態的表現方式。一襲古代漢服,一雙繡履,是她長期以來的創作題材。近年,彭薇更將她的筆墨遊戲拓展到三維空間,創作了系列繪畫裝置作品。彭薇的作品一舉逸出傳統的物質範式,在三度空間的裝置遊戲中,「國畫」在異質化、陌生化的過程中,被徹底篡改,而國畫的神韻竟不曾絲毫喪失。在藝術樣式紛繁蕪雜、畫壇日趨多元化的今日,這種突破性的嘗試其實是罕見的、稀有的,兼具傳統符號和個人風格。她不僅保留了中國傳統水墨的精華,也將水墨畫形式帶出平面,由紙上進入多維的空間,同時完整保留老祖宗的絕活,從水墨走出,最終回歸水墨。 彭薇在台北、上海、北京、香港等地都舉辦過個展,近期展覽為 2017 年於蘇州博物館舉辦個展「我想起了你」; 2016 年參與聯展「烏托邦·異托邦 — 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2015 年於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個展「完美的旅程」。作品亦被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香港 M+ 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希克 Sigg Collection 等收藏。 策展人|巫鴻 展覽總監|王紹強 展覽統籌|邵珊,胡銳韜 項目負責|林薇,陳建今 展覽組織|洪雯雯 展覽協調|程群芳 展覽陳列|袁喜明 新聞推廣|塗曉龐 公共教育|劉端玲... 繼續 -
鳳凰花開・蝴蝶飛|臺南美術館
蘇孟鴻 3 July - 30 September 2020 七月盛夏,鳳凰花開,臺南市美術館落座在名為鳳凰城的臺南,為讓莘莘學子深刻記憶成長與離別的特別時刻,以畢業的代表「鳳凰花」作為主要發想,推出 「鳳凰花開・蝴蝶飛」展覽,自7月3 日起於臺南市美術館1 館展出。 「鳳凰花開 蝴蝶飛」展覽,邀集擅長各種媒材的十位藝術家共同參展。臺南在地藝術家曾英棟與蘇小夢,以花與山脈表現對夏日的觀察與情感抒發;林雪卿與林仁信兩位不同世代的版畫創作者,分別以蝴蝶為元素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世界觀。此展本次獲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大力支持,出借邱再興長期收藏、仿郎世寧畫作花鳥冊頁的花鳥蝴蝶刺繡共襄盛舉。為展現古今對照,耿畫廊則提供當代藝術家蘇孟鴻吸取郎世寧風格元素,以當代手法重新呈現的創作。兩組作品同場爭艷,古今對比,可說是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本展另一大看點,乃抽象藝術家張淑芬、王婷以抽象的塊體表現翩翩起舞的蝴蝶,運用鮮明色彩營造出季節氛圍。而張花冠亦以具有個人特色的人物畫作,將鳳凰花的意象轉化,展現巧思與獨特性。資深水墨創作者黃光男,以他一貫的墨色揮灑,底色搭配紫、綠、藍、青等點綴鮮紅紛飛的各類花朵,枝頭上鳥雀聚集,展現夏季一片熱鬧非凡景象。 參展藝術家 王婷 林仁信 宛真繡坊 林雪卿 張花冠 張淑芬 黃光男 曾英棟 蘇小夢 蘇孟鴻 繼續 -
紐約婓列茲藝術博覽會 2020
Galleries 6 - 15 May 2020 參展藝術家 張宏圖、蘇笑柏、姚瑞中、彭薇、蘇孟鴻 在衝擊全球的防疫風雨之中,藝術界迎來首屆「Frieze New York」線上藝術博覽會。作為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指標的「Frieze Art Fair」,為初次登場的「Frieze Viewing Room: Frieze New York Edition」策劃了豐富的在線企劃,並結合 AR 擴增實境作品預覽及 24 小時 VIP 諮詢服務,期能攜手各國頂尖畫廊為收藏族群打造完善的線上展會體驗。耿畫廊身為唯一與會的台灣畫廊,將於線上展廳單元帶來當代華人藝術家集錦,精選推薦張宏圖、蘇笑柏、姚瑞中、彭薇、蘇孟鴻等人作品予各國藏家,呈現五位創作者對東方精神的深邃反思,於美學經典中淬煉橫跨文化語境的藝術成就。 同時,耿畫廊更以台灣藝術家姚瑞中、蘇孟鴻版畫作品響應展會推出的慈善計劃「Frieze Charity Viewing Room」,銷售所得將捐予獨立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誠摯邀請各界收藏者共襄盛舉,讓台灣對全球防疫的援助得以由藝術典藏輻射出不同光譜。 而在展會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附屬研究圖書館「Thomas J. Watson Library」合作的數位圖書資料庫單元「The Frieze Library: Volume... 繼續
-
Taipei Connections 2020
Galleries 30 April - 5 May 2020 參展藝術家 姚瑞中、陳浚豪 耿畫廊很榮幸參與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全新數位計劃「Taipei Connections」,呈現姚瑞中與陳浚豪 的作品。 該項目與線上藝術平台 Ocula 合作研發,帶來曾參展 2020 年台北當代的一系列重要畫廊。 「Taipei Connections」將於 2020 年 5 月 2 日至 5 日向公眾開放,貴賓預展於 2020 年 4 月 30 日下午 4 時至... 繼續 -
藝識流淌
薛保瑕 、彭薇 18 April - 18 October 2020 薛保瑕 以及 彭薇 參展的「 藝識流淌 」,於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開展,特別感謝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分享精彩的展場照。 今個春夏,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於4月18日至10月18日舉辦「藝識流淌」(The Consciousness Flows Within),展覽由藝術總監李梅齡女士發起、美術館新任館長翁淑英女士策劃。「藝識流淌」中的「藝識」是指「藝術」與「意識」,展覽以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提出的心理動力論作為策展的概念,展出14位來自國內、外女性藝術家共48件作品,當中包括:袁旃(1941-)、李重重(1942-)、張淑芬(1944-)、陳張莉(1944-)、賴純純(1953-)、薛保瑕(1956-)、郭思敏(1964-)、安聖惠(1968-)、于一蘭(1971-,馬來西亞)、梁慧圭(1971-, 韓國)、塩田千春(1972-,日本)、彭薇(1974-,中國)、何采柔(1983-)、廖祈羽(1986-)等。 這次的展覽將以兩兩成對的方式展示參展藝術家與其作品,整個展場劃分為六個不同的單元:行流散徙、沿流溯源、鋒發韻流、放任自流、浮翠流丹及流風餘韻。單元主題選取自經典文本中帶有「流動」意思的字詞,再輔以心理學中的「本我」、「自 我」與「超我」的理論與角度去探討每一位女性藝術家在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以及在三種意識型態下的流動與轉移,為藝術家及其作品帶來全新的詮釋空間。 「藝識」的流淌並沒有特定的標準與方向。展覽不意在為觀眾提供創作意識中的答案,而是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觀眾可以觀察出女性創作者如何突破、扭轉或融合因其性別身分而承受來自傳統觀念、約定俗成的限制,彙整成為個人獨特且無可替代的創作風格,呈現出作品多姿多彩的面貌。 策展人 翁淑英 參展藝術家 袁旃、李重重、張淑芬、陳張莉、賴純純、薛保瑕、郭思敏、安聖惠、于一蘭、梁慧圭、塩田千春、彭薇、何采柔、廖祈羽 繼續 -
像藝術家思考
陳浚豪 1 April - 28 June 2020 人人皆是藝術家,前提是你必須先有這樣的自覺。──波伊斯(Joseph Beuys) 思考起始於人所產生的困惑,當人類逐漸意識到事物不像表面所見的如此,「求知」、「求解」之慾遂然而生。也因為思考開啟人類走進世界的窗,成為理解生命個體、自然萬物及集體思想的載體。藝術家的思考或可被視為更具有創造性的歷程,藝術的存在與開展,有賴於世世代代藝術家對於現狀「不滿足」的前提下,以藝術提出回應時代的方法。 展覽醞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層層思考的堆砌。「藝術家在想什麼?」、「為什麼創作?」乃本次策展的核心問題意識。此雙重問題一方面可作為創作者個別藝術探究的提問,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觀者認識藝術的集體路徑。展覽梳理的當下,如同為觀眾拆解當代藝術家創作的思考模式,在藝術家回應問題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進一步理解他們對於自我的深刻覺察、身體的行動,以及對當代社會的關照及超乎常理的見地。 創作是藝術家的語言,藝術家們以各自的思考表述回應生活、社會、環境的獨特感知與想像。隨著當代藝術的社會轉向,藝術與生活的邊界逐漸模糊,藝術家則透過覺察、經驗、信念等提煉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成份。本展覽「像藝術家思考」邀集11位分屬不同世代的當代藝術家:莊普、游文富、陳浚豪、黃蘭雅、李明學、曾麗娟、范思琪、羅懿君、李政勳、鄭琬蒨和吳芊頤,以他們各異的創作手法、媒材為引,延伸設計邀請觀眾參與創作思考的微型場域。一方面透過參與式互動體驗帶領觀眾走進作品內、成為作品的一部份,而不僅只是站在作品前面觀看;另一方面透過兒童友好型的展覽呈現,引導親子觀眾自主探索藝術家的所思所想,進而跳脫慣性思維覺察生活中的美感與旨趣。 「日常」為跨世代藝術家共同關切的議題。莊普作為一位運用理性規制達到直觀詩性的當代藝術家,他的創作穿梭於生活語境,自日常中微不足道、平淡無奇之處篩瀝出思考場域;李明學則以幽默的姿態閱讀生活,透過物件的再詮釋,在不斷思考與停下思考的循環迴圈中,反轉慣性理解的框架,產生藝術創作的過程;鄭琬蒨關注於聲音感官的覺察,探索更多被忽略的事物,打破物件和思考的常規,嘗試以各式生活物件隨機重組而形成日常中的驚喜。 歷時性的身體勞動與實踐,也成為藝術家思考表達的途徑。游文富自創作中摸索、探討自我的存在性,從過去到當下,甚而至未來的想望,揉合出生命的意志;李政勳透過反覆撕貼紙膠帶的方式疊加顏料,將生活中的人事物像日記般的紀錄下來,他深信生命存在的意義,透過創作與觀者產生心領交會的可能;范思琪視創作為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她為自我立下長時間的挑戰,透過挑戰那些不擅長的事,不斷深掘自我的限性。 藝術家主體的內外在折衷融合,成為創作者終其一生的思考課題。陳浚豪透過尋找、釐清屬於自己的創作邏輯,作為藝術家身份所處於的成就與頓挫之間的平衡,同時也面臨如何將思考實踐出來的種種現實;黃蘭雅認為創作是一種透過不斷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循環自濾、漸見自我真我的行為方式,以尋求內在與外界平衡共生的最佳狀態。曾麗娟為尋找一種重整內外在平衡的方式,透過縫紉創作的節奏與呼吸,如實面對自己的母職角色與創作者狀態,透過創作述說亙古的童話故事。 跳脫創作主體,也有部份藝術家興趣在於理解客體的世界及建構歷史觀點。對吳芊頤而言,創作是她觀察思考外在世界的方式,以藝術介入社會共構成為有機的互動載體,喚起每個人心中的集體印象與鄉愁,產生重新認識事物的能力;羅懿君則透過研究歷史檔案多重面向的探究和想像力的拉扯過程,以藝術思考補足一些受到歷史忽略的段落、試圖改變歷史的詮釋角度。 本展覽提供觀者多重思考的索引,自生活起始,無論是突破外在事物的框架、對於內在自我的探求,甚至是介入社會的方式,或是通往生命內外平衡的哲理。特別是對幼齡者而言,尊重孩子以直觀的角度來理解當代藝術家的思考,或可能擦出更另類的解讀火花。最終,藝術思考並無準則定律,觀者將得以輕盈自信的步履走入藝術家們所帶來的每一段相遇。 策展人|張馨之 參展藝術家|莊普、黃蘭雅、游文富、陳浚豪、李明學、曾麗娟、范思琪、羅懿君、李政勳、鄭琬蒨、吳芊頤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策展團隊| 沃沃美學 wòwò Aesthetics 繼續
-
春節休館公告
22 - 30 January 2020 謝謝您一直以來對耿畫廊的愛護與支持,在此敬祝各位新春愉快、鼠年吉祥! 我們將於 1/23 (四) 農曆春節期間開始休館。耿畫廊開春後展覽「陳浚豪- 仙路迢迢」於2/15 (六) 開幕,展期為 2/15 (六) - 3/22 (日),敬請期待並密切關注開幕邀請! 蘇孟鴻| 夢紅樓| 2019| 壓克力彩. 畫布| 194 × 97 cm (局部) 繼續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0
Gallery Night + Galleries 17 - 19 January 2020 畫廊之夜 現場表演 甘祖閣・瑟德巴札爾、達瓦吉爾格勒 表演製作 Lovely Daze/蔡佳葳 Cocktail Party Impromptu by Paul Lee 藝廊精粹 參展藝術家 吳大羽、蘇笑柏、薛保瑕、蔣友梅、姚瑞中、陳浚豪 展位 F06 繼續 -
台灣美術院十週年院士大展
薛保瑕 4 - 15 January 2020 參展藝術家 王秀雄、陳銀輝、廖修平、傅申、謝里法、何懷碩、江明賢、吳炫三、顧重光、黃光男、曾長生、鐘有輝、詹前裕、林章湖、林磐聳、薛保瑕、蘇憲法、林昌德、李振明、游明龍、郭博州、林俊良、廖新田、曲德義、程代勒、盧明德、林柏亭、王耀庭、杜忠誥 繼續
-
失樂園 — 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
涂維政 姚瑞中 21 December 2019 - 5 April 2020 參展藝術家 涂維政 姚瑞中 詹姆斯‧卡斯貝爾(美國) 瑪里安‧特文(荷蘭) 岩崎貴宏(日本) 繼續 -
杜塞道夫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9
15 - 17 November 2019 展位 B01 參展藝術家 蘇笑柏、彭薇、何采柔、陳敬元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9
7 - 10 November 2019 展位 C01 參展藝術家 薛保瑕、姚瑞中、彭薇、蘇孟鴻 繼續
-
現在的未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卜湳文明
涂維政 16 October 2019 - 31 October 2020 涂維政個展 策展人 王靜靈 繼續 -
透視假面 — 甜楚現代性
高重黎 吳天章 姚瑞中 袁廣鳴 18 September - 18 November 2019 策展人 安德列.馬提諾夫、楊衍畇、謝爾蓋.科瓦列夫斯基 參展藝術家 張照堂、張乾琦、張詠捷、陳敬寶、陳順築、陳宛伶、齊柏林、簡永彬、邱國峻、周慶輝、莊榮哲、韓筠青、何經泰、何孟娟、侯聰慧、謝春德、黃建樺、黃明川、洪政任、高重黎、高志尊、李小鏡、梁正居、劉振祥、梅丁衍、潘小俠、沈昭良、許哲瑜、蔡文祥、曾敏雄、王有邦、吳政璋、吳天章、姚瑞中、袁廣鳴 繼續 -
2019 桃園地景藝術節 — 新風景線
涂維政 6 - 22 September 2019 策展人 劉俊蘭 參展藝術家 涂維政 展出作品 《大湳遺址》 繼續
-
影像焦慮
吳天章 袁廣鳴 侯怡亭 20 July - 13 October 2019 策展人 黃舒屏、賴駿杰 參展藝術家 亞當・布倫伯格 + 奧利佛・查納林、朱利安・羅德、保羅.奇里奧、湯瑪斯.魯夫、維多利亞・賓斯特克、瓦歷斯.拉拜、吳天章、李小鏡、何孟娟、周慶輝、林煌迪、馬維元、侯怡亭、洪東祿、袁廣鳴、許哲瑜、郭慧禪、郭奕臣、陳界仁、渡邊豪、黃建樺、楊振中、賴珮瑜 繼續 -
香・奈・兒 Xiang Nai Er 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蘇孟鴻 6 July 2019 繼續 -
妖氣都市 — 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
涂維政 5 July - 15 September 2019 策展人 龔卓軍、羅傳樵、王嘉玲 文學家 佐藤春夫、巴代、甘耀明、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當代藝術家與建築團隊 妙工俊陽、何采柔、許自貴+阿貴美術館、侯俊明、涂維政、陳飛豪、Group B、NAXS 圖像插畫藝術家 角斯角斯、柘榴君、張季雅、陳冠良、AKRU、Nofi 聲音及劇場藝術家與團隊 李凌子、陳慧勻、曾伯豪+戴開成、楊秀卿+微笑唸歌團、楊雨樵、蘇俊穎木偶劇團 VR/AR電影動畫團隊 羊王創映、肯特+國網中心、原金國際、高雄電影館、綺影映畫、踢歐哎哎 繼續
-
藝覽北京 2019
1 - 2 June 2019 繼續 -
紐約婓列茲藝術博覽會 2019
1 - 5 May 2019 繼續 -
尋找曼荼羅.黯黑的放浪者 新書座談會
楊茂林 7 April 2019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9
藝廊薈萃、策展角落、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 29 - 31 March 2019 繼續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9
畫廊精粹、畫廊之夜 18 - 20 January 2019 繼續 -
杜塞道夫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8
16 - 18 November 2018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8
9 - 11 November 2018 繼續 -
第一屆泰國雙年展 2018 — 邊界幻境
涂維政 2 November 2018 - 28 February 2019 繼續 -
藝覽北京 2018
17 - 20 May 2018 繼續
-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
楊茂林 26 April - 17 June 2018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 展期|2018年4月26日~6月17日 開幕式|4月28日 15:00 地點|彰化縣立美術館 1樓特展室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是出身彰化的藝術家楊茂林在外發展多年之後首次回鄉舉辦的個展,也是繼2016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之後,再一次有脈絡化的呈現,同時特別展出數件首次發表的最新畫作。為回應彰化縣文化局的邀請,也讓楊茂林回到孕育他豐富創作靈感的原鄉向彰化的觀眾展示他的藝術足跡,1990年代初「MADE IN TAIWAN」系列、到後來開始以雕塑為主的多個系列「摩訶婆娑世界的夢幻島」、「有關愛情的故事」、「追殺愛麗絲」、「領袖很大」、「國寶探險」,以及晚近的「尋找曼荼羅-黯黑的放浪者」立體雕塑之外,也重新拿起畫筆進行平面繪畫的創作。 【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是能夠全然靜止不變,恆久原樣保存的,尤其是文化巨變的過程,通常是經由其他文化強勢入侵,所發生混血之後的品種。面對無可阻止的文化交合行為中,所需要討論的不是是與非的問題,而是弱勢文化自主與非自主、自覺與非自覺的問題。而我的創作,則是與以上已經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的現象,保持一種有如觀眾與舞台之間的關係:某些部分是旁觀的疏離,又有些是入戲的關己。】----楊茂林 展名訂為「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旨在強調楊茂林過往的創作中從解嚴初期以圖與字的並陳強化了批判或者對台灣主體性追求的慾望,而後來則轉為透過卡漫圖像的拆解進行當代思維的重組,混生了另一種反而更加接近台灣真實的面貌,台灣這塊島嶼最迷人之處在於她的文化混種與受到外來殖民政權衝擊後變態出幾近於新的文化系統。從楊茂林手中呈現出一段一段台灣原生和外來文化對峙的片段,而今他自「尋找曼荼羅」系列開始則從自己長年藝術經驗與個人史的回溯,書寫一套楊茂林觀點的神話學。特別為此次個展拍攝的短片,收錄展覽籌備實況之餘更拍攝楊茂林走訪老家、兒時協助父母在市場擺攤舊地重遊的畫面,這些珍藏在楊茂林記憶寶庫裡的場址也包括原社教館所在的彰化縣立美術館,一幕一幕都讓人更加了解這位當代藝術彼得潘源源不絕的靈感來源。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8
藝廊薈萃、策展角落 29 March - 31 May 2018 繼續 -
「梵高/達摩」
張宏圖 16 February - 15 April 2018 展期|2018.02.16 – 04.15 開幕與藝術家座談 |2018.02.16 2-3:15 p.m. 地點 |美國康乃狄克學院 張宏圖將於美國康乃狄克學院舉辦個展「梵高/達摩」,展覽將於本週五(2/16)開幕,並於開幕當天舉辦藝術家座談。此展覽為藝術家首次發表其自2007年至2014年創作的《梵高/達摩》系列作品,將展出39件精選水墨繪畫,以禪宗佛教創始者達摩的古典禪像風格「重塑」文森.梵高現存的所有自畫像。此外,張宏圖也特別為了展覽製作錄像裝置作品。展期為02/16-04/15,歡迎前往參觀。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7
8 - 12 November 2017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7
藝廊薈萃、策展角落 23 - 25 March 2017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7
策展角落 23 - 25 March 2017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6
11 - 13 November 2016 繼續 -
無序之美
涂維政 3 July - 6 November 2016 日期|2016.07.03 - 2016.11.06 地點|卡斯特雕塑基金會 藝術家|涂維政 倒數一個月!卡斯特雕塑基金會的戶外雕塑展「無序之美」將於2016年7月3日開幕,作為台灣唯一的受邀參展藝術家,涂維政於2014年即開始洽談展覽,並於2015年7月間至英國主持「卜湳文明魂遁之輪」工作坊,利用民眾帶來的個人收藏或生活等相關私人物件,壓印翻模並灌注石膏帶回台灣,製成鑰匙圈贈送給民眾;所有壓印所留下之母模則構成「卜湳密碼銀行」資料庫,作為作品《卜湳文明—魂遁之輪》的組成局部部分。 《卜湳文明遺跡—魂遁之輪》這件銅雕作品3.5米高,整個作品含底座重達3噸。歷時兩年半的準備和創作,涂維政的工作團隊於6月赴英國進行第一階段「卜湳遺址」的佈置,作品將拆解成25個組件,散置於5個4米見方的探方坑中,開幕時作品模擬遺址出土狀態展示。之後作品將在遺址中歷經當地的暴風雪,明年才會進行第二階段的「雕塑」組裝和設置。 更多資訊請見中國時報的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529003048-260405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6
藝廊薈萃 22 - 26 March 2016 繼續
-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
楊茂林 30 January - 24 April 2016 時間| 2016/01/30 - 2016/04/24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一樓1A~1B 楊茂林(1953-)崛起於狂飆的1980年代,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創作初期,他突破禁忌,挑釁政治的、社會的權威,展現強烈的批判態度。充滿張力、令人振奮的繪畫風格,以及聳動的視覺意象,微妙的對應著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政治、社會轉型的實態。來到”後解嚴”的1990年代,面對逐漸成形的全球化態勢,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的糾結更形複雜,楊茂林創作的面貌從政治行動轉換為歷史文化的追溯。他挪用「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為標題,嘗試從台灣政治、歷史以及文化批判的角度,廣泛地探索藝術型式、題材表現的可能性。 「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是國際間行之有年台灣品牌的商標,也是台灣得以宣稱自身獨特性的表徵。楊茂林將之挪用為藝術符碼,揭櫫台灣文化定位與認同的命題,企圖在建構台灣藝術圖像的同時,凸顯台灣藝術主體性的議題。2000年前後,楊茂林轉入立體創作,開展其創作視野的同時,他仍延續對於台灣文化主體的思索與探究。這一次他透過卡漫的創作風格,嘗試以「文化交配」的概念,詮釋本地與外來異文化之間的互動與交融,本質上是駁雜歧異,難以捉摸而出人意表。楊茂林雕塑中「異類合成」的視覺圖像豐富而獨特,緩解了文化衝擊之中常有的強與弱的權力關係,更加突顯「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的意圖與傾向。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是首度以回顧展的格局,審視楊茂林從1984年至2015年的創作整體。展出近200件作品,包括繪畫、綜合媒材、雕塑等創作媒材,並分五大主題︰前衛反動、國族史詩、惡品味、仙班出列、異想幻境,刻劃楊茂林近三十年來的創作軌跡。 圖片來源| 臺北市立美術館 新聞稿來源| 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id=574&ddlLang=zh-tw 繼續 -
出山|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
王懷慶 4 December 2015 - 11 January 2016 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西日本最大規模的美術機構,建自世界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館長蓑豐先生(Yutaka Mino)長年致力於研究中華磁州窯,與中華文化淵源匪淺,擁有開闊而多元化的藝術視角。 2015 年底,中國藝術家王懷慶將於館內舉行大型回顧型個展《出山》,空間規畫與設計邀請安藤後輩建築師豐田啟介(別音設計團隊)參與。展出作品選自六十多年創作以來的經典之作,從平面到立體,貫穿了藝術家對精神、情懷、美學多方向的探討,也呈現其創作脈絡的變化與發展。是近年來繼西雅圖藝術博物館(2010)和臺北市立美術館(2012)個展後,又再一次的回顧性展示。 王懷慶的創作一直以來可感受到其對於生長文化的反覆汲取和思考。自早期作品延伸自紹興建築,《半桌半椅》、《一家之主》源引自明式傢俱至近 2012 年的大型裝置作品《出山》,其在有形與無形間清晰而準確地闡述了對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和再生。其中,作品《出山》以全然平面的 6 塊黑堆疊起層巒,藝術家劈下的木條穿插其中並延伸出牆外,疊合並轉換了平面與立體的既定印象,同時身體性也物理性地塑出一條精神之道。王懷慶多用「折」與「疊」替代「雕」與「塑」於其立體作品之中,細究其作和其原因,也許是藝術家的生命記憶累積、也可能是對於創作本質探討的欲望。 2015 年新作《秘笈》系列,藝術家將畫筆直指生命深處的密碼,建構出的象徵符碼提供一道直抵內在真純的「虛境」。精神層面上的自鑒、自省、自覺不泥於所謂的東西對話,也不掙扎於具象與抽象的表面。正如兵庫縣立美術館館長蓑豐先生所言:「除了感受到他在七十年漫長的歲月中與自己的繪畫相對,如同持續嚴峻戰鬥的戰士般外,同時也相信他是個能讓人於寂靜中感受到其平穩溫暖之心的溫柔之人。」 此展不僅令人感受到王懷慶的藝術特徵,更揭示了藝術家與生命的對話;藝術的創作不拘於流與派、物與象,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徹底而自由的「出山」釋放。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5
19 - 22 November 2015 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5
30 October - 2 November 2015 繼續 -
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 2015
8 - 11 October 2015 繼續 -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吳天章:別說再見
吳天章 9 May - 22 November 2015 展期 |2015 年 5 月 9 日至 11 月 22 日 地點| 義大利威尼斯 普里奇歐尼宮邸 本屆台灣館著眼於展場普里奇歐尼宮作為監獄之本質,推出藝術家吳天章,以「Never Say Goodbye」為註腳,訴說盤旋在每個人心中難以揮別的過往記憶與往日情懷,如同流連在監獄中的鬼魅,因執戀人世間的愛恨情仇,不肯離去。 吳天章利用彷若面具的人工表層皮膜、誇張妖異的意象及魔幻的視覺表現,演繹臺灣底層文化生活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並以聲光俱佳的表演方式召喚戰後臺灣西化過程中獨特的時代氛圍與特殊情懷;他以充滿感官魅惑的皮膜及華麗炫目的魔術作為載體,剎那間捕捉觀者之目光,但在洋溢著飽滿繽紛歡愉的色彩背後,作品中的邊緣性人物及鬼魅的調性,實則暗喻人間不忍卒睹的醜陋現實及死亡氣味,以及那些如鬼魂般不斷迴返、揮之不去的創傷經驗。 被皮膜包覆的作品人物,外表看不出喜怒哀樂,然而單一的外表下隱藏的卻是充滿著故事、充滿著各種愛恨情仇的執著與眷戀。他運用充滿感官魅惑的皮膜,除了表達形式上的快感與誘惑外,亦有種以此對抗人類身體終將腐敗消逝之特性的意味,意欲著將美好時刻凝結於當下的渴望,呼應了其作品中那種無法與過去揮別的留戀與不捨,不想說再見,也無法說再見。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5
藝廊薈萃 15 - 17 March 2015 繼續 -
藝術登陸新加坡 2015
22 - 25 January 2015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4
12 - 16 November 2014 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4
30 October - 3 November 2014 繼續 -
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 2014
10 - 13 October 2014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4
藝廊薈萃 15 - 18 May 2014 繼續
-
藝術登陸新加坡 2014
Art Stage, Taiwan Platform 16 - 19 January 2014 繼續 -
阿布達比藝術博覽會 2013
20 - 23 November 2013 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3
8 - 11 November 2013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