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宇韻: 江大海 個展

12 May - 10 June 2018 耿畫廊 台北
新聞稿

在台北的雲彩霞縷之中,藏蘊著怎樣的浩瀚穹宇?

 

睽違五年,耿畫廊再度攜手旅法 30 餘年的藝術家江大海,帶來個展「雲外宇韻」,展出江大海融貫東方文人氣韻的意景抽象繪畫——具象雲景同抽象宇韻於視點遠近間交融轉譯,引領觀者步入超脫視界外的隱匿維度;於畫中氤氳雲霧的流轉間,感受蘊藏詩意的虛空恒常。

 

此一奇異體驗源自中西藝術概念交融下所呈現的某種悖謬感;遠觀畫面所乘載的雲縷霧縵,觀者彷彿浸入雲氣間的模棱不清,難以一覽其中或隱或顯、或掩或現之物;近探細品,絲絲彩霞立時解構為幾近抽象的滴滴色斑——停駐其上的目光時而迷失於潑濺色點造成的視覺眩暈;時而迷失在恢弘穹宇的意想中。面對這既經驗又超驗、抽象又詩意的作品,現實的標記趨於模糊——靈巧掩藏其間的是深植於東西文化兩極的哲思,將觀者導引至一種特殊的美學思辨,同時將畫中氣宇化為一面觀照自我的映心之鏡。

 

江大海本人曾言:「我自風景的寫實轉化為寫意,之後到現代,一點點地變化。中國山水畫及藝術精神所追求的境界也是具有這種抽象精神的。它更為朦朧;更為混沌;更為一種不確定性;更關注畫面的精神意味...... 其中宏大壯闊的氣勢,或是寧和平淡的意境,那種神秘的感受,淡泊的情感和山水氣韻合一,讓人感到自身能溶進和把握整個宇宙!」

 

首次亮相的新作《台北的雲》系列,便以繪寫虛空雲景的意景抽象,將畫作的閱讀感知擺盪於具象與抽象之間──彷彿正隱入虛無的朦朧霧靄,恰恰浮現於可見邊界;走近細探,眼前滴滴灑落的疊加色點,倏然化作無數星辰銀河,將觀者引入雲氣繚繞的心識宇宙。而所有台北人熟悉而又陌生的萬變雲彩,同時透寫著藝術家烙印於靈魂的杳杳鄉愁;與台灣淵源極深的江大海,多次在台北發表創作,並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大型回顧展「東雲西漸」。台灣於江大海心靈情感的連結,已然滲入超越覺知的意識核心──一如其凝結於畫面的瞬逝光韻,無所不在地瀰漫滿是氤氳霞縷的台北天空。

 

經典系列《場》、《曦》、《升騰》等作,以深沉飽滿的綿密色彩點染鋪疊,畫面滿溢的迷離氤氳之氣,彷彿東方水墨的酣暢意寫;對熟悉中國傳統潑墨山水的觀者而言,如此景致氛圍,頗有五代至南北宋時期的瀟湘山水之趣,將感知推向一場心絮漫遊。而畫作《風雲》──靜深夜空裡的極光一閃,近觀則由點點色滴綴染鋪織組構,彷彿繪寫著穹宇間的點點星體;遠近之間,直令觀者超脫身處空間維度,進入隨心漂流的浩渺虛空。

 

2016 年底,擁有歐洲地區最大的亞洲藝術典藏之一的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邀請江大海舉辦特展,策展人亨利-克洛德·顧索(Henry-Claude COUSSEAU)如此描述:「江大海的畫作或許會被視作極簡主義的一個變體。這不過是表象的迷惑罷了──與波洛克富於節奏感和舞蹈性、如同地震波一般的潑濺手法大相逕庭,更不同於他曲折蜿蜒、厚重滴淌的痕跡,江大海的滴畫產生了半透明的懸浮感。此時,不再有毛筆或畫刷迷醉而感性的控制,而如同旱地迎雨露的恩澤,又好似雨打芭蕉的優雅,那正是中國文人在窗邊靜聽的天籟。」

 


 

江大海

旅居法國長達三十年,江大海作品多以雲為題材;呈現的綿密色彩點染及鋪疊,給觀者迷離的氤氳或水氣的錯覺,畫中的雲煙名副其實地是以抽象的點彩綴染鋪織而成,點彩中充滿著不規則的柔軟及偶然的趣味性。對熟悉中國山水畫傳統的觀者而言,所表現的景致與氛圍,頗有五代至南北宋時期的瀟湘山水之趣。而先解構而後重建的筆墨意趣,將傳統繪畫題材和抽象理論結合,融匯東方美學涵養與西方色彩理念;極富詩意的抽象作品,揭示其對於美學與哲學的再詮釋。

 

1946 年生於南京, 1986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後任教該校,而後赴法留學,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曾於中國美術館機構舉辦多次個展,近年參與的大型展覽有 2016 年於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江大海個展」以及 2015 年於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東雲西漸—江大海回顧展」等展。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