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畫廊 Tina Keng Gallery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About
  • Artists
  • Exhibitions
  • News
  • Video
  • press
  • Store
  • Contact
  • Viewing Room
  • 繁體
  • EN
Menu
  • 繁體
  • EN

方舟博物館: 涂維政 個展

Current exhibition
28 May - 6 August 2022 耿畫廊 台北
  • 介紹
  • 作品
  • 展覽現場
  • 活動
  • 相關專文
  • 分享
    • Facebook
    • Twitter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方舟博物館, 涂維政 個展
觀看作品

展期

May 28 – Aug 06, 2022

 

開幕

May 28  (Sat.), 4:30 p.m.

 

地點

耿畫廊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

 


 

博物館的價值非但是文化或歷史物件的傳承,它更以人類的遺留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物件本體及其彼此關係之分析與研究,探討人與群體、與自然的關係,進而從文明的演變中,為現今社會發展提供驗證與啟迪。藝術家涂維政此次於耿畫廊的個展「方舟博物館」,是藝術家為期廿年的個人創作總成,也是一次強烈展現其挑戰博物館機制的雄心大作。涂維政以博物館和考古學為經緯,串連自己過往的系列作「卜湳文明」、「甲米神話遺跡」與「珠洲鯨魚傳說遺址」,融合成一艘乘載著虛擬、真實、過去交錯未來,以及文化操作的超現實大船。

 

自2000年發表之「卜湳文明」,便是涂維政虛構出的本土遠古文明,並以一己之力進而挖掘、紀錄、展示並宣傳之。該偽文明內容涵蓋遺址坑、碑石和遠古器物。然涂維政並不僅止於單純製造物件,他更創建了背後那整套繁雜龐大的虛構文明史:包含器物形制的捏造、符號系統的創建,以及歷史故事的杜撰等。搭配藝術家純熟的擬真技術,以及巨大的作品規模,將作品震攝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如此的操作手法不僅更加強作品真實性,更意欲利用真假難辨的幻象,顛覆觀眾對於過往習以為常的判斷和認知,涂維政也悄然抹去那介於真實與虛擬間的界線。

 

在2018年,涂維政更進一步,前進泰國甲米府,利用當地的府徽形象,轉化成巨人阿修羅(Asura)與巨蛇那伽(Naga)纏鬥至死的考古遺址「甲米神話遺跡」。遺址中以假亂真的巨人與巨蛇纏鬥偽化石,讓該處轉瞬成為泰國甲米府熱門景點。「甲米神話遺跡」可視為「卜湳文明」的延續,然而與「卜湳文明」創作者作為該文化主體或繼承者不同之處,「甲米神話遺跡」是藝術家以一位外來者的身份,透過作品製作過程中的勞動挖掘,以及開設工作坊的形式,和泰國本土的自然、人文產生共鳴,進而與當地神話傳說形成緊密連結。而在去年(西元2021年),涂維政更利用參與日本「奧能登國際藝術祭2020+」的時間,以日本石川縣能登町繩文時代前期的「真脇遺跡」為基底,再帶給觀眾規模驚人的「珠洲鯨魚傳說遺址」。作品中總長餘11.5公尺的奇異生物骨骸化石,除了體現視覺上的驚奇和作品的力度,更再次充分展現藝術家巧妙利用真實歷史文本,加工出他腦海中的平行現實。

 

藉由採集、組合機械零件、殘塊以及本土原生植物,透過壓印之後,再翻模成人造石,展現出宛若遠古不明生物的遺跡形象。而那生物般的觸鬚和有機體,卻正來自現代工業化所產生的人造零件和機械碎片拼湊而成。展場中央的兩件巨大骨骸化石,一為台灣民間妖怪傳說鯊鹿兒,另一則為古人類學家預言之巨人斯金納,搭配電腦模擬還原其生前模樣之影像紀錄,和主視覺牆上那件非鯨非獸的「珠洲鯨魚」,皆囊括在方舟博物館特展中。涂維政則選擇隱身其後,悄然抹去藝術家主體的存在,彷彿這就是一場人類史上重大發現的文明特展。涂維政的「方舟博物館」,正是藉由模仿與複製博物館機制,創造毫無破綻的藝術計畫。而他也以此為基礎,將自身的創作延伸到與觀者連結的思考領域。

 

法國評論家尼古拉斯‧鮑里歐德(Nicolas Bourriaud)於1998 年提出之「關係美學」,即闡述創作者經由創造出一個具有社會性的樣態或場域,並將社會現實帶入,藉此傳遞社會現實,引領觀眾進入其中與之對話。透過作品這樣一個行為,建立了創作者和觀眾共同參與、傳遞的過程。對應到此次的「方舟博物館」,館內的展示物件早已脫離創作者本身的創作和詮釋,更非單方向的輸出或展現,而是將「方舟博物館」建立在大眾的集體潛意識上,以具象物件和真實世界橋接,經由觀者近乎不知情的參訪,共同成就創作者欲打造的對話平台;同時,涂維政相信,藝術必須回歸到人,以及與環境互動的狀態內。而達成的具體實踐除了藝術家本身經由體力勞動過程感知土地、空間和材料的物理特性,作品中利用工作坊時民眾參與所提供的現代物件,經由轉化後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也讓藝術家的「遠古」創作,與現代的「關係」得以建立,弭平時間中的維度,成為一個座落於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巨大人類遺址。在這個遺址的主坑中,藝術家涂維政利用手中的圓鍬,一鏟一鏟挖出他自己對於文明、對於當代的想像,挖開了時間的界線,也挖出你我心中那對於幻夢與記憶的晦澀。

 

  

 

 

 

相關藝術家

  • 涂維政

    涂維政

分享
  • Facebook
  • Twitter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Add to calendar
  • Google calendar
  • Download iCal
  • Outlook calendar
回到展覽
Manage cookies
© 2022 Tina Keng Gallery.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支持 Artlogic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Join the mailing list
發送郵件
在 Google Maps 上找我們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本網站使用cookie來幫助您更方便瀏覽。 欲了解我們的Cookie政策,請與我們聯繫。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