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Archive
-
春節休館公告
7 - 16 February 2021 謝謝您一直以來對耿畫廊的愛護與支持,在此敬祝各位新春愉快、金牛迎春! 我們將於 2/7(日)- 2/16(二)休館,並於 2/17(三)恢復營業。耿畫廊開春後展覽「隱身皴:袁慧莉 個展」於 3/6 (六)開幕,展期為 3/6 - 5/8,敬請期待並密切關注! 張宏圖|野牛瑞鶴圖,宋徽宗之後907年|2019|油彩.壓克力.畫布|178 x 170 cm 繼續 -
+1黛 OldWays, Young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8 November - 26 December 2020 【耿畫廊 Tina Keng Gallery | 藝術家新聞 Artists News | 楊茂林 Yang Mao-Lin、吳天章Wu Tien-Chang、涂維政Tu Wei-Cheng】 耿畫廊藝術家楊茂林、 吳天章 以及涂維政 參展的悍圖社 2020年度聯展「+1黛 OldWays, Young」於今日下午5點開幕。楊茂林將展出在2019年個展後研究的木料繪畫成果;吳天章也將在本展率先公開《港口情歌 》新作的劇照以及紀錄短片。 涂維政則展出由廢棄工廠零件、建築殘塊和周遭植物所製的人造石,其中一件人造石還是與兒子的共同創作,更在展場內以博物館式首次呈現兒子的平面與立體手稿,反應工業文明興衰與一對父子日常互動。 展覽地點|福利社(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展覽日期|2020.11.28 (六) – 2020.12.26 (六) 參觀時間|週二-週六... 繼續 -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姚瑞中 21 November 2020 - 14 March 2021 藝術家姚瑞中 《 巨神連線 》系列攝影作品受邀於台北雙年展 展出。本屆台北雙年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為題,由法國學者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共同策展,並由林怡華擔任公眾計畫策展人,導入「政治協商的合縱連橫」以創造「外交新碰撞」的情境,用策展結構和空間配置塑造一座有如「星象廳」的場域。 《巨神連線》系列始自2016年,歷時一年半,密集走訪全台拍攝一萬二千多座廟宇,集結成300張陣列透寫「人類欲力」的黑白影像。 「若將巨大神像比擬為超級電腦,筆記電腦可視為小尊神像供奉在家,電腦主機需要與伺服器連線才能展現其神通廣大,神像透過法師念咒開光就像電腦需要開機密碼,分神出去的眾多神像需要與主神連線,神明法力越來越高就如同電腦需要下載升級各類驅動程式,廟公如同工程師[……]但再現此「相」實為幻影,因為所見實相非相,[……]若過度執著於相即生迷惘,將墮入永劫輪迴之中而不可自拔焉。」— 姚瑞中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日期|2020.11.21-2021.03.1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繼續 -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姚瑞中 17 October 2020 - 28 February 2021 【 耿畫廊 | 藝術家新聞 Artist News | 姚瑞中 Yao Jui-chung 】 國立臺灣美術館 主辦的第七屆 台灣美術雙年展 Taiwan Biennial 今天盛大開幕!由姚瑞中擔任策展人,以「禽獸不如 」(Sub-zoology)之命題,重新思考人類如何面對有情眾生。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Subzoology: 2020 Taiwan Biennial 展期Date:2020年10月17日至2021年2月28日 地點Venue:國立臺灣美術館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繼續 -
《潮汐1884 》‧ 吳天章個展
吳天章 25 September - 25 October 2020 由基隆市政府指導,基隆市文化局主辦的「2020向大師致敬 - 吳天章‧潮汐1884創作計劃」,目前正於甫修復完成的日治時期古蹟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展出。「向大師致敬」系列活動今年特別邀請到國際知名、兩次代表台灣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當代藝術家吳天章,回鄉與文化局策辦展覽與系列活動,勾勒出家鄉基隆在其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從他眼中看見這個城市不同面向的樣貌、變化與發展。 作為與故鄉基隆有著濃厚情感的首次家鄉特展,吳天章除了帶來曾於威尼斯雙年展出的代表性錄像裝置作品《再見春秋閣》、《難忘的愛人》外,更特別為本次展覽空間—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現地創作全新作品《潮汐1884》及聲音裝置系列,探討他在基隆的成長經驗與創作歷程;分享其創作三十逾載的生命觀與時間觀。 而本次展場特別選址位於中正路的要塞司令校官眷舍,乃是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重要木作文化資產。日式風格的建築設計,當年為因應基隆的多雨環境,大幅增加特殊設計,如超過2尺的雨庇、開口加大的排水溝、高達15公分的門檻和磚造地基等,在在流露出雨都基隆獨有的地方風情。 為完整保存滿載歷史語彙的展覽現場,耿畫廊與TKG+特別與基隆市文化局合作,將本次「《潮汐1884 》— 吳天章個展」收錄於虛擬展廳資料庫建置計劃中。透過3D全景攝影技術,詳細記錄修復團隊對於歷史場景的還原與再造;同時整合特展中詳盡的藝術家簡介、展出作品以及相關展覽資訊,將來自不同文化團隊的心血結晶凝結。讓觀眾也能在數位國度中,與吳天章一同來到這充滿歷史記憶的遺址,透過創作召喚過往美好或滄桑的經歷,聆聽當代藝術與歷史空間的悄聲對話,回溯記憶裡的港都風情。 線上展廳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指導單位 基隆市政府 主辦單位 基隆市文化局 策展單位 水谷藝術 藝術家 吳天章 繼續 -
聖堂回想-和平島遺址藝術教育推廣計畫
涂維政 19 September - 1 November 2020 「聖堂回想 -和平島遺址藝術教育推廣計畫」是由涂維政老師代表台北藝術大學帶領5組藝術家,以考古、和平島出土遺物為主題,發想一系列工作坊,並邀請挖掘和平島 遺址的清大考古團隊實地導覽,期望透過為期近兩個多月的現地展示空間與工作坊,讓參與民眾一窺考古文化之奧妙,體驗瞭解和平島在地特有的歷史文化軌跡。 更多資訊,請至 養雞場藝術發展協會 臉書專頁 展覽日期|2020 / 9 / 19 (六) ~ 2020 / 11 / 01 (日) 展示中心位置|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42號 開館時間|週三~週日 10:00~17:00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 基隆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養雞場藝術發展協會 繼續 -
彭薇:女性空間
8 - 29 July 2020 由知名藝術史學者,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策劃的彭薇個展「彭薇:女性空間」將於2020年7月8日-29日在廣東美術館舉辦。對照四年前彭薇在蘇州博物館個展「我想起了你」,此次廣東美術館「彭薇:女性空間」是一次從內到外的徹底蛻變。藝術家由閒淡悠遠的旁觀者,變為想像力無限生長的講述者,從不介入變為介入,從過去時的懷念,進入現在時的追問,承擔起某種義務,提出問題。 展覽以彭薇獨特的女性空間意識,集中呈現2017年-2020年創作的「七個夜晚」、「Hi-Ne-Ni」、「故事新編」、「閨範」、「窺」、「夢中人」、「器世間」7個系列近60件作品,涉及水墨、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通過對外在空間和內在空間的書寫再造,敘述自己對女性共同命運的體認,表達複雜而難以言說的感受。 藝術家介紹 1974 生於中國成都,南開大學哲學碩士,現居北京。她的作品結合了中國文人畫的經典美學與當代生活形態的表現方式。一襲古代漢服,一雙繡履,是她長期以來的創作題材。近年,彭薇更將她的筆墨遊戲拓展到三維空間,創作了系列繪畫裝置作品。彭薇的作品一舉逸出傳統的物質範式,在三度空間的裝置遊戲中,「國畫」在異質化、陌生化的過程中,被徹底篡改,而國畫的神韻竟不曾絲毫喪失。在藝術樣式紛繁蕪雜、畫壇日趨多元化的今日,這種突破性的嘗試其實是罕見的、稀有的,兼具傳統符號和個人風格。她不僅保留了中國傳統水墨的精華,也將水墨畫形式帶出平面,由紙上進入多維的空間,同時完整保留老祖宗的絕活,從水墨走出,最終回歸水墨。 彭薇在台北、上海、北京、香港等地都舉辦過個展,近期展覽為 2017 年於蘇州博物館舉辦個展「我想起了你」; 2016 年參與聯展「烏托邦·異托邦 — 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2015 年於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個展「完美的旅程」。作品亦被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香港 M+ 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希克 Sigg Collection 等收藏。 策展人|巫鴻 展覽總監|王紹強 展覽統籌|邵珊,胡銳韜 項目負責|林薇,陳建今 展覽組織|洪雯雯 展覽協調|程群芳 展覽陳列|袁喜明 新聞推廣|塗曉龐 公共教育|劉端玲... 繼續 -
鳳凰花開・蝴蝶飛|臺南美術館
蘇孟鴻 3 July - 30 September 2020 七月盛夏,鳳凰花開,臺南市美術館落座在名為鳳凰城的臺南,為讓莘莘學子深刻記憶成長與離別的特別時刻,以畢業的代表「鳳凰花」作為主要發想,推出 「鳳凰花開・蝴蝶飛」展覽,自7月3 日起於臺南市美術館1 館展出。 「鳳凰花開 蝴蝶飛」展覽,邀集擅長各種媒材的十位藝術家共同參展。臺南在地藝術家曾英棟與蘇小夢,以花與山脈表現對夏日的觀察與情感抒發;林雪卿與林仁信兩位不同世代的版畫創作者,分別以蝴蝶為元素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世界觀。此展本次獲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大力支持,出借邱再興長期收藏、仿郎世寧畫作花鳥冊頁的花鳥蝴蝶刺繡共襄盛舉。為展現古今對照,耿畫廊則提供當代藝術家蘇孟鴻吸取郎世寧風格元素,以當代手法重新呈現的創作。兩組作品同場爭艷,古今對比,可說是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本展另一大看點,乃抽象藝術家張淑芬、王婷以抽象的塊體表現翩翩起舞的蝴蝶,運用鮮明色彩營造出季節氛圍。而張花冠亦以具有個人特色的人物畫作,將鳳凰花的意象轉化,展現巧思與獨特性。資深水墨創作者黃光男,以他一貫的墨色揮灑,底色搭配紫、綠、藍、青等點綴鮮紅紛飛的各類花朵,枝頭上鳥雀聚集,展現夏季一片熱鬧非凡景象。 參展藝術家 王婷 林仁信 宛真繡坊 林雪卿 張花冠 張淑芬 黃光男 曾英棟 蘇小夢 蘇孟鴻 繼續 -
紐約婓列茲藝術博覽會 2020
Galleries 6 - 15 May 2020 參展藝術家 張宏圖、蘇笑柏、姚瑞中、彭薇、蘇孟鴻 在衝擊全球的防疫風雨之中,藝術界迎來首屆「Frieze New York」線上藝術博覽會。作為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指標的「Frieze Art Fair」,為初次登場的「Frieze Viewing Room: Frieze New York Edition」策劃了豐富的在線企劃,並結合 AR 擴增實境作品預覽及 24 小時 VIP 諮詢服務,期能攜手各國頂尖畫廊為收藏族群打造完善的線上展會體驗。耿畫廊身為唯一與會的台灣畫廊,將於線上展廳單元帶來當代華人藝術家集錦,精選推薦張宏圖、蘇笑柏、姚瑞中、彭薇、蘇孟鴻等人作品予各國藏家,呈現五位創作者對東方精神的深邃反思,於美學經典中淬煉橫跨文化語境的藝術成就。 同時,耿畫廊更以台灣藝術家姚瑞中、蘇孟鴻版畫作品響應展會推出的慈善計劃「Frieze Charity Viewing Room」,銷售所得將捐予獨立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誠摯邀請各界收藏者共襄盛舉,讓台灣對全球防疫的援助得以由藝術典藏輻射出不同光譜。 而在展會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附屬研究圖書館「Thomas J. Watson Library」合作的數位圖書資料庫單元「The Frieze Library: Volume... 繼續 -
Taipei Connections 2020
Galleries 30 April - 5 May 2020 參展藝術家 姚瑞中、陳浚豪 耿畫廊很榮幸參與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全新數位計劃「Taipei Connections」,呈現姚瑞中與陳浚豪 的作品。 該項目與線上藝術平台 Ocula 合作研發,帶來曾參展 2020 年台北當代的一系列重要畫廊。 「Taipei Connections」將於 2020 年 5 月 2 日至 5 日向公眾開放,貴賓預展於 2020 年 4 月 30 日下午 4 時至... 繼續 -
藝識流淌
薛保瑕 、彭薇 18 April - 18 October 2020 薛保瑕 以及 彭薇 參展的「 藝識流淌 」,於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開展,特別感謝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分享精彩的展場照。 今個春夏,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於4月18日至10月18日舉辦「藝識流淌」(The Consciousness Flows Within),展覽由藝術總監李梅齡女士發起、美術館新任館長翁淑英女士策劃。「藝識流淌」中的「藝識」是指「藝術」與「意識」,展覽以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提出的心理動力論作為策展的概念,展出14位來自國內、外女性藝術家共48件作品,當中包括:袁旃(1941-)、李重重(1942-)、張淑芬(1944-)、陳張莉(1944-)、賴純純(1953-)、薛保瑕(1956-)、郭思敏(1964-)、安聖惠(1968-)、于一蘭(1971-,馬來西亞)、梁慧圭(1971-, 韓國)、塩田千春(1972-,日本)、彭薇(1974-,中國)、何采柔(1983-)、廖祈羽(1986-)等。 這次的展覽將以兩兩成對的方式展示參展藝術家與其作品,整個展場劃分為六個不同的單元:行流散徙、沿流溯源、鋒發韻流、放任自流、浮翠流丹及流風餘韻。單元主題選取自經典文本中帶有「流動」意思的字詞,再輔以心理學中的「本我」、「自 我」與「超我」的理論與角度去探討每一位女性藝術家在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以及在三種意識型態下的流動與轉移,為藝術家及其作品帶來全新的詮釋空間。 「藝識」的流淌並沒有特定的標準與方向。展覽不意在為觀眾提供創作意識中的答案,而是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觀眾可以觀察出女性創作者如何突破、扭轉或融合因其性別身分而承受來自傳統觀念、約定俗成的限制,彙整成為個人獨特且無可替代的創作風格,呈現出作品多姿多彩的面貌。 策展人 翁淑英 參展藝術家 袁旃、李重重、張淑芬、陳張莉、賴純純、薛保瑕、郭思敏、安聖惠、于一蘭、梁慧圭、塩田千春、彭薇、何采柔、廖祈羽 繼續 -
像藝術家思考
陳浚豪 1 April - 28 June 2020 人人皆是藝術家,前提是你必須先有這樣的自覺。──波伊斯(Joseph Beuys) 思考起始於人所產生的困惑,當人類逐漸意識到事物不像表面所見的如此,「求知」、「求解」之慾遂然而生。也因為思考開啟人類走進世界的窗,成為理解生命個體、自然萬物及集體思想的載體。藝術家的思考或可被視為更具有創造性的歷程,藝術的存在與開展,有賴於世世代代藝術家對於現狀「不滿足」的前提下,以藝術提出回應時代的方法。 展覽醞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層層思考的堆砌。「藝術家在想什麼?」、「為什麼創作?」乃本次策展的核心問題意識。此雙重問題一方面可作為創作者個別藝術探究的提問,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觀者認識藝術的集體路徑。展覽梳理的當下,如同為觀眾拆解當代藝術家創作的思考模式,在藝術家回應問題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進一步理解他們對於自我的深刻覺察、身體的行動,以及對當代社會的關照及超乎常理的見地。 創作是藝術家的語言,藝術家們以各自的思考表述回應生活、社會、環境的獨特感知與想像。隨著當代藝術的社會轉向,藝術與生活的邊界逐漸模糊,藝術家則透過覺察、經驗、信念等提煉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成份。本展覽「像藝術家思考」邀集11位分屬不同世代的當代藝術家:莊普、游文富、陳浚豪、黃蘭雅、李明學、曾麗娟、范思琪、羅懿君、李政勳、鄭琬蒨和吳芊頤,以他們各異的創作手法、媒材為引,延伸設計邀請觀眾參與創作思考的微型場域。一方面透過參與式互動體驗帶領觀眾走進作品內、成為作品的一部份,而不僅只是站在作品前面觀看;另一方面透過兒童友好型的展覽呈現,引導親子觀眾自主探索藝術家的所思所想,進而跳脫慣性思維覺察生活中的美感與旨趣。 「日常」為跨世代藝術家共同關切的議題。莊普作為一位運用理性規制達到直觀詩性的當代藝術家,他的創作穿梭於生活語境,自日常中微不足道、平淡無奇之處篩瀝出思考場域;李明學則以幽默的姿態閱讀生活,透過物件的再詮釋,在不斷思考與停下思考的循環迴圈中,反轉慣性理解的框架,產生藝術創作的過程;鄭琬蒨關注於聲音感官的覺察,探索更多被忽略的事物,打破物件和思考的常規,嘗試以各式生活物件隨機重組而形成日常中的驚喜。 歷時性的身體勞動與實踐,也成為藝術家思考表達的途徑。游文富自創作中摸索、探討自我的存在性,從過去到當下,甚而至未來的想望,揉合出生命的意志;李政勳透過反覆撕貼紙膠帶的方式疊加顏料,將生活中的人事物像日記般的紀錄下來,他深信生命存在的意義,透過創作與觀者產生心領交會的可能;范思琪視創作為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她為自我立下長時間的挑戰,透過挑戰那些不擅長的事,不斷深掘自我的限性。 藝術家主體的內外在折衷融合,成為創作者終其一生的思考課題。陳浚豪透過尋找、釐清屬於自己的創作邏輯,作為藝術家身份所處於的成就與頓挫之間的平衡,同時也面臨如何將思考實踐出來的種種現實;黃蘭雅認為創作是一種透過不斷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循環自濾、漸見自我真我的行為方式,以尋求內在與外界平衡共生的最佳狀態。曾麗娟為尋找一種重整內外在平衡的方式,透過縫紉創作的節奏與呼吸,如實面對自己的母職角色與創作者狀態,透過創作述說亙古的童話故事。 跳脫創作主體,也有部份藝術家興趣在於理解客體的世界及建構歷史觀點。對吳芊頤而言,創作是她觀察思考外在世界的方式,以藝術介入社會共構成為有機的互動載體,喚起每個人心中的集體印象與鄉愁,產生重新認識事物的能力;羅懿君則透過研究歷史檔案多重面向的探究和想像力的拉扯過程,以藝術思考補足一些受到歷史忽略的段落、試圖改變歷史的詮釋角度。 本展覽提供觀者多重思考的索引,自生活起始,無論是突破外在事物的框架、對於內在自我的探求,甚至是介入社會的方式,或是通往生命內外平衡的哲理。特別是對幼齡者而言,尊重孩子以直觀的角度來理解當代藝術家的思考,或可能擦出更另類的解讀火花。最終,藝術思考並無準則定律,觀者將得以輕盈自信的步履走入藝術家們所帶來的每一段相遇。 策展人|張馨之 參展藝術家|莊普、黃蘭雅、游文富、陳浚豪、李明學、曾麗娟、范思琪、羅懿君、李政勳、鄭琬蒨、吳芊頤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策展團隊| 沃沃美學 wòwò Aesthetics 繼續 -
春節休館公告
22 - 30 January 2020 謝謝您一直以來對耿畫廊的愛護與支持,在此敬祝各位新春愉快、鼠年吉祥! 我們將於 1/23 (四) 農曆春節期間開始休館。耿畫廊開春後展覽「陳浚豪- 仙路迢迢」於2/15 (六) 開幕,展期為 2/15 (六) - 3/22 (日),敬請期待並密切關注開幕邀請! 蘇孟鴻| 夢紅樓| 2019| 壓克力彩. 畫布| 194 × 97 cm (局部) 繼續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0
Gallery Night + Galleries 17 - 19 January 2020 畫廊之夜 現場表演 甘祖閣・瑟德巴札爾、達瓦吉爾格勒 表演製作 Lovely Daze/蔡佳葳 Cocktail Party Impromptu by Paul Lee 藝廊精粹 參展藝術家 吳大羽、蘇笑柏、薛保瑕、蔣友梅、姚瑞中、陳浚豪 展位 F06 繼續 -
台灣美術院十週年院士大展
薛保瑕 4 - 15 January 2020 參展藝術家 王秀雄、陳銀輝、廖修平、傅申、謝里法、何懷碩、江明賢、吳炫三、顧重光、黃光男、曾長生、鐘有輝、詹前裕、林章湖、林磐聳、薛保瑕、蘇憲法、林昌德、李振明、游明龍、郭博州、林俊良、廖新田、曲德義、程代勒、盧明德、林柏亭、王耀庭、杜忠誥 繼續 -
失樂園 — 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
涂維政 姚瑞中 21 December 2019 - 5 April 2020 參展藝術家 涂維政 姚瑞中 詹姆斯‧卡斯貝爾(美國) 瑪里安‧特文(荷蘭) 岩崎貴宏(日本) 繼續 -
杜塞道夫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9
15 - 17 November 2019 展位 B01 參展藝術家 蘇笑柏、彭薇、何采柔、陳敬元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9
7 - 10 November 2019 展位 C01 參展藝術家 薛保瑕、姚瑞中、彭薇、蘇孟鴻 繼續 -
現在的未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卜湳文明
涂維政 16 October 2019 - 31 October 2020 涂維政個展 策展人 王靜靈 繼續 -
2019 桃園地景藝術節 — 新風景線
涂維政 6 - 22 September 2019 策展人 劉俊蘭 參展藝術家 涂維政 展出作品 《大湳遺址》 繼續 -
香・奈・兒 Xiang Nai Er 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蘇孟鴻 July 6, 2019 繼續 -
妖氣都市 — 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
涂維政 5 July - 15 September 2019 策展人 龔卓軍、羅傳樵、王嘉玲 文學家 佐藤春夫、巴代、甘耀明、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當代藝術家與建築團隊 妙工俊陽、何采柔、許自貴+阿貴美術館、侯俊明、涂維政、陳飛豪、Group B、NAXS 圖像插畫藝術家 角斯角斯、柘榴君、張季雅、陳冠良、AKRU、Nofi 聲音及劇場藝術家與團隊 李凌子、陳慧勻、曾伯豪+戴開成、楊秀卿+微笑唸歌團、楊雨樵、蘇俊穎木偶劇團 VR/AR電影動畫團隊 羊王創映、肯特+國網中心、原金國際、高雄電影館、綺影映畫、踢歐哎哎 繼續 -
藝覽北京 2019
1 - 2 June 2019 繼續 -
紐約婓列茲藝術博覽會 2019
1 - 5 May 2019 繼續 -
尋找曼荼羅.黯黑的放浪者 新書座談會
楊茂林 April 7, 2019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9
藝廊薈萃、策展角落、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 29 - 31 March 2019 繼續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9
畫廊精粹、畫廊之夜 18 - 20 January 2019 繼續 -
杜塞道夫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8
16 - 18 November 2018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8
9 - 11 November 2018 繼續 -
第一屆泰國雙年展 2018 — 邊界幻境
涂維政 2 November 2018 - 28 February 2019 繼續 -
藝覽北京 2018
17 - 20 May 2018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8
藝廊薈萃、策展角落 29 March - 31 May 2018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7
8 - 12 November 2017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7
藝廊薈萃、策展角落 23 - 25 March 2017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7
策展角落 23 - 25 March 2017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6
11 - 13 November 2016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6
藝廊薈萃 22 - 26 March 2016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5
19 - 22 November 2015 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5
30 October - 2 November 2015 繼續 -
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 2015
8 - 11 October 2015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5
藝廊薈萃 15 - 17 March 2015 繼續 -
藝術登陸新加坡 2015
22 - 25 January 2015 繼續 -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4
12 - 16 November 2014 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4
30 October - 3 November 2014 繼續 -
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 2014
10 - 13 October 2014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4
藝廊薈萃 15 - 18 May 2014 繼續 -
藝術登陸新加坡 2014
Art Stage, Taiwan Platform 16 - 19 January 2014 繼續 -
阿布達比藝術博覽會 2013
20 - 23 November 2013 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3
8 - 11 November 2013 繼續 -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2013
藝廊薈萃 23 - 26 May 2013 繼續 -
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3
30 April - 3 May 2013 繼續 -
藝術登陸新加坡 2013
24 - 27 January 2013 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2
8 - 12 November 2012 繼續 -
阿布達比藝術博覽會 2012
7 - 10 November 2012 繼續 -
上海藝術博覽會 2012
SH Contemporary, Now Ink 7 - 9 September 2012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