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悍圖行動 悍圖社 2021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5 December 2021 - 22 January 2022策展人|林郁晉 協同策展人|黃鼎鈞 藝術家|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連建興、楊仁明、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 展覽日期|2021.12.25(六)–2022.1.22(六) 開幕|12.25(六) 17:00 座談|2022.01.08(六) 14:30 – 16:00 與談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 展覽網址|http://www.frees-art-space.com/thehantoomovement.html 展覽介紹 1998 年成立以來,悍圖社每年均舉辦個展或聯展,就團體身份或個人創作而言,都在臺灣藝壇上擁有強勁的力度和影響。 2017 年悍圖社於國美館盛大辦理了「硬蕊 / 悍圖」一展; 2018 年在關渡美術館的 「搏擊俱樂部 ——...繼續 -
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楊茂林 11 December 2021 - 10 April 2022藝術家|楊茂林 參展名稱|「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參展時間|2021年12月11日至2022年4月10日 參展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302展覽室 策展人|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覽組組長 黃舒屏 國立臺灣美術館將於12月11日推出「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研究主題展,回應近年來大家所關注臺灣島嶼身分與地緣政治議題,同時也呼應由行政院推行的「向海致敬」政策,希望透過更加多元的觀點,來詮釋臺灣的文化發展與海洋環境之間的關係。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本次結合國美館典藏品及7位藝術家創作等作品,透過三個關鍵命題「大航海時代、亞洲航線與海上絲路」、「亞洲冷戰格局及帝國邊緣」、「經濟、物質交易與人權」,帶領觀眾了解臺灣與世界史的緊密關聯。 展覽主題「逐鹿之海」借用成語「逐鹿中原」之意,以「鹿」比喻政權、地位,「鹿」亦音同「祿」,不僅有得其要位之意涵,也具極高的交換價值,「鹿」在臺灣最早期的國際貿易上也佔有重要地位與意義。因此展題「逐鹿之海」取其群雄爭奪利益的競逐之意,以海洋脈絡的權力競逐史轉化臺灣過去以中原文化為核心權位的論述觀點,重新思考臺灣在海洋版圖中的文化脈絡和敘事。透過描繪「物」、「人」及「文化」在全球串聯的歷史與經濟浪潮下的移動狀態,進而探討在經歷多個時代結構轉變下,在競爭裡常被忽略或壓抑的人性價值,以及鮮少被關注的勞工與人權問題。 本次展覽共展出7位當代藝術家(楊茂林、許家維、陳界仁、盧昱瑞、林冠名、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共約30組作品,以及來自臺南市文物資產管理處珍貴的熱蘭遮城出土文物、還有講述清朝出兵平定臺灣林爽文事件的國美館版畫藏品《平定臺灣戰圖》。國美館在2015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中委託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針對外移工在臺灣工作人權議題所創作的影像作品〈壽〉、〈灑鹽於海〉、〈同意/否決/未定〉。這些展出創作分別從不同的觀點勾勒出臺灣在歷史洪流下物品及文化移動的路徑、政權與經濟產業轉移下的衝擊,包括在臺灣在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位於亞洲經貿轉運站的角色、海上貿易、商權的激烈競爭;以及十七世紀之後臺灣在海洋脈絡與世界局勢中位處地緣政治與經濟連結的關鍵角色。 圖片來源 國立臺灣美術館 新聞稿來源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10139&request_locale=tw繼續 -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1 - 25 October 2021展位|L01 參展藝術家|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 貴賓預展|2021.10.21-10.22 公眾開放|2021.10.22-10.25 例外狀態|林鉅 2021年的現今,全球已然迎來「後疫情時代」的嶄新紀元;而耿畫廊自 2021年初迄今,更經歷了 Frieze New York at the Shed、Art Basel Hong Kong、DnA SHENZHEN 設計與藝術博覽會以及即將到來的 Frieze London 等各大藝術博覽會盛事。在參與並見證了國際藝壇諸多變與不變同時,耿畫廊向自身根源尋索,將在睽違五年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首次回歸帶來楊茂林、薛保瑕、姚瑞中、陳浚豪以及林鉅等台灣代表性藝術家新作。期待於熟悉的空間語境中,為各位呈現身在台灣創作者們於世界脈動曳引下,如何以自身藝術語彙回應當代所面臨的變局。 作為當代藝術指標性前輩,楊茂林的創作一直緊密貼合著台灣社會脈動;此次以烏鴉、雲豹、台灣原生百合花及檜木等承載台灣意象的鮮明符號,於原木繪畫系列刻畫出台灣歷史維度中多元時空的文化交錯。而台灣代表性女性藝術家薛保瑕,於其對抽象藝術的叩問歷程中,帶來了不同於過往的起點;九條不同色域的冷抽象基調融合其上的熱抽象表現,於冷熱兩端的「合流」境域中,藉由色彩、造形、構成、動勢的鋪陳,牽引出抽象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關聯效度。 活躍於國際的藝術家姚瑞中,展出其別具風格的「姚氏山水」繪畫。滿璧輝煌襯托著的當代消費文化符號,彷彿對現今嚴峻時局下的反動;挑釁著傳統水墨「正統性」的同時,以畫面中令人會心一笑的荒誕情節突顯出另類超脫。而當代與傳統的對應關係,同樣出現在陳浚豪標誌性的「蚊釘山水」系列。透過數以萬計的工業素材「蚊釘」,陳浚豪將名家傳世繪卷置換為三維的光影水墨 —— 濃密針點所暈染出的山水丘壑,足令當代工業美學突破原作的水墨框架,於經典的挪用與再造下,激盪出文本敘事的顛覆與新生。...繼續 -
+1黛 OldWays, Young
楊茂林、吳天章、涂維政 28 November - 26 December 2020展覽地點|福利社(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展覽日期|2020.11.28 (六) – 2020.12.26 (六) 參觀時間|週二-週六 11:00 - 19:00 耿畫廊藝術家楊茂林、 吳天章 以及涂維政 參展的悍圖社 2020年度聯展「+1黛 OldWays, Young」於今日下午5點開幕。楊茂林將展出在2019年個展後研究的木料繪畫成果;吳天章也將在本展率先公開《港口情歌 》新作的劇照以及紀錄短片。 涂維政則展出由廢棄工廠零件、建築殘塊和周遭植物所製的人造石,其中一件人造石還是與兒子的共同創作,更在展場內以博物館式首次呈現兒子的平面與立體手稿,反應工業文明興衰與一對父子日常互動。繼續 -
尋找曼荼羅.黯黑的放浪者 新書座談會
楊茂林 7 April 2019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19
畫廊精粹、畫廊之夜 18 - 20 January 2019 -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
楊茂林 26 April - 17 June 2018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 展期|2018年4月26日~6月17日 開幕式|4月28日 15:00 地點|彰化縣立美術館 1樓特展室 「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是出身彰化的藝術家楊茂林在外發展多年之後首次回鄉舉辦的個展,也是繼2016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之後,再一次有脈絡化的呈現,同時特別展出數件首次發表的最新畫作。為回應彰化縣文化局的邀請,也讓楊茂林回到孕育他豐富創作靈感的原鄉向彰化的觀眾展示他的藝術足跡,1990年代初「MADE IN TAIWAN」系列、到後來開始以雕塑為主的多個系列「摩訶婆娑世界的夢幻島」、「有關愛情的故事」、「追殺愛麗絲」、「領袖很大」、「國寶探險」,以及晚近的「尋找曼荼羅-黯黑的放浪者」立體雕塑之外,也重新拿起畫筆進行平面繪畫的創作。 【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是能夠全然靜止不變,恆久原樣保存的,尤其是文化巨變的過程,通常是經由其他文化強勢入侵,所發生混血之後的品種。面對無可阻止的文化交合行為中,所需要討論的不是是與非的問題,而是弱勢文化自主與非自主、自覺與非自覺的問題。而我的創作,則是與以上已經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的現象,保持一種有如觀眾與舞台之間的關係:某些部分是旁觀的疏離,又有些是入戲的關己。】----楊茂林 展名訂為「混種變態-楊茂林的神話學」旨在強調楊茂林過往的創作中從解嚴初期以圖與字的並陳強化了批判或者對台灣主體性追求的慾望,而後來則轉為透過卡漫圖像的拆解進行當代思維的重組,混生了另一種反而更加接近台灣真實的面貌,台灣這塊島嶼最迷人之處在於她的文化混種與受到外來殖民政權衝擊後變態出幾近於新的文化系統。從楊茂林手中呈現出一段一段台灣原生和外來文化對峙的片段,而今他自「尋找曼荼羅」系列開始則從自己長年藝術經驗與個人史的回溯,書寫一套楊茂林觀點的神話學。特別為此次個展拍攝的短片,收錄展覽籌備實況之餘更拍攝楊茂林走訪老家、兒時協助父母在市場擺攤舊地重遊的畫面,這些珍藏在楊茂林記憶寶庫裡的場址也包括原社教館所在的彰化縣立美術館,一幕一幕都讓人更加了解這位當代藝術彼得潘源源不絕的靈感來源。繼續 -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
楊茂林 30 January - 24 April 2016時間| 2016/01/30 - 2016/04/24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一樓1A~1B 楊茂林(1953-)崛起於狂飆的1980年代,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創作初期,他突破禁忌,挑釁政治的、社會的權威,展現強烈的批判態度。充滿張力、令人振奮的繪畫風格,以及聳動的視覺意象,微妙的對應著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政治、社會轉型的實態。來到”後解嚴”的1990年代,面對逐漸成形的全球化態勢,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的糾結更形複雜,楊茂林創作的面貌從政治行動轉換為歷史文化的追溯。他挪用「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為標題,嘗試從台灣政治、歷史以及文化批判的角度,廣泛地探索藝術型式、題材表現的可能性。 「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是國際間行之有年台灣品牌的商標,也是台灣得以宣稱自身獨特性的表徵。楊茂林將之挪用為藝術符碼,揭櫫台灣文化定位與認同的命題,企圖在建構台灣藝術圖像的同時,凸顯台灣藝術主體性的議題。2000年前後,楊茂林轉入立體創作,開展其創作視野的同時,他仍延續對於台灣文化主體的思索與探究。這一次他透過卡漫的創作風格,嘗試以「文化交配」的概念,詮釋本地與外來異文化之間的互動與交融,本質上是駁雜歧異,難以捉摸而出人意表。楊茂林雕塑中「異類合成」的視覺圖像豐富而獨特,緩解了文化衝擊之中常有的強與弱的權力關係,更加突顯「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的意圖與傾向。 「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是首度以回顧展的格局,審視楊茂林從1984年至2015年的創作整體。展出近200件作品,包括繪畫、綜合媒材、雕塑等創作媒材,並分五大主題︰前衛反動、國族史詩、惡品味、仙班出列、異想幻境,刻劃楊茂林近三十年來的創作軌跡。 圖片來源| 臺北市立美術館 新聞稿來源| 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id=574&ddlLang=zh-tw繼續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5
30 October - 2 November 2015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4
30 October - 3 November 2014 -
藝術登陸新加坡 2014
Art Stage, Taiwan Platform 16 - 19 January 2014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3
8 - 11 November 2013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2
8 - 12 November 2012 -
上海藝術博覽會 2012
SH Contemporary, Now Ink 7 - 9 September 2012